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启动的时间不必过早,十月起步也完全来得及,真的。我的教材选了四本,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这些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能拿到这样的客观题分数,我认为算是达标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大纲解析是个好选择,尽管有人批评它缺乏重点,但毕竟这本书很薄,即使没有明显重点又如何?每天读个三十页,十天就能通读一遍,反复看上三四次,再做做序列二的题目,选择题基本就能做得相当准确了。我喜欢先看书,一科接一科地看,然后再听老师讲解,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对于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老师——肖秀荣。听说他2007年的最后四套模拟题覆盖了考研实际试题的79分内容,真实性未知,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棒,考试中的五个主观题都能在他的模拟题里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结果来看,我想给后来者的一个建议是,主要依据考试分析来答题,背诵考试分析比那些所谓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多了,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且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信的话,你可以自行对照验证。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作文可分为大篇和小篇,其实作文都有一定的模式,难度并不高,所以后期的一个月时间就能充分应对。推荐使用王江涛的英语作文资料。写作的复习通常安排在11月和12月,背诵一些范文和句子结构之后,考前的实际练习至关重要。在最后的半个月里,每天尝试模仿写作一篇,这样考试时就能游刃有余。此外,字迹工整不容忽视,我以前的英文书写就不太美观,于是特意买了两本英文字帖练了半年,成效还挺令人欣慰的。关于词汇记忆,如果你已经过了一遍单词,强烈建议别再用纸质单词书,转而使用手机软件,比如百词斩,它真的非常高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机原理”部分,需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其中,CPU的运算过程、指令系统以及存储器层次结构是核心知识点。对这些内容,建议大家凭实际动手操作虚拟机或者简单的汇编程序来加深理解。理解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式,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ASCII码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
“接口技术”部分则涉及到了计算机如何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这里的关键点在于I/O接口、中断系统、DMA(直接存储器访问)以及总线协议的理解。特别是PCI、USB、SPI、I2C等常见接口的工作机制,需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建议多做实践练习,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接口电路,模拟数据传输过程,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
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汇编语言还是C语言,都需有一定的基础。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语言编写简单程序,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对涉及到的具体芯片,如8086、8051等,其内部结构和指令集也需有所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解决思路。记忆则是为了在考试中快速定位答案,凭制作思维导图、做笔记、定期复习等方式提高记忆力。多做真题,熟悉题型和出题规律,也是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