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跟着老师讲解走的,手抄重点笔记,这项工作做得很细致,一天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没有单独背单词,而是直接做真题阅读,看的是张剑的黄皮书。从12月到8月,黄皮书阅读看了4遍,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手机安装了金山词霸。阅读基本没有不认识的单词了。有的阅读我都能背下来了,顺便也把写作练习了。我也没有单独练习写作,阅读遇到好的句子,就记在笔记本上。感觉写作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结果也是很显著的。后来发现有的长难句读起来还是由困难,就买了本语法书。到开始的时候,没有看完。但是帮助很大。英语我看的书并不多,但是每本书我都很认真,细致的看。看的特别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史,这是一个深度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现代的尼采、海德格尔,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节点。我的学习方法是,先系统阅读教材,把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深入研读他们的主要著作,理解其核心观点。我会做大量的笔记,整理出各哲学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这对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凭不同的视角解读哲学家的观点,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中国哲学史则涵盖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元化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墨子的兼爱非攻,都是需深入研究的内容。学习中国哲学史,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这些哲学观念如何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产生和发展,并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结构。我会尽量寻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将哲学理念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这样更好地理解哲学思想的实践意义。我会尝试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去解释古代哲学,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复习阶段,我会进行专题性的整理,比如对比分析东西方哲学家对待伦理道德的不同态度,或者探讨中西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异同。这样的比较和整合能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立体的知识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