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9月份开始的,先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马原,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毛中特,我看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史纲,多是高中学的历史,用的是红宝书。思修,用的是红宝书。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各个题型,阅读是重中之重,没的说。新题型也很容易拿分数(2018的除外),翻译不好拿分,但是尽量写一写。我主要讲一下后期复习。11月:英语的时间开始压缩为每天3.5小时左右,英语阅读依然不能放松,同时小作文在11月中旬左右提上日程,同样也是先研究总结再背,把各种类型的信背2-3篇,上考场就基本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了。12月:背呗。之前的笔记啊作文英语这东西得细水长流,每天都要看,而且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三月初我开始背单词,用的星火那套三本的,背到F后实在背不下去了,这也算是我答背单词的记录了。于是买了本胡敏的阅读200篇,想着在文章中来背单词能记得更劳些,也不会太枯燥。每天做四篇阅读,并把里面的生词全背下来。以后几天背新单词的同时再不断重复背以前背过的单词。这招也还管用,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把这书做完后看真题,感觉单词关基本上是过了。翻译时,我是翻上一段,再对照下书上的译法,看看自己翻的缺陷再哪。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无机化学,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从原子结构到化学键的形成,再到各类化合物的性质,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特别是配位化学部分,需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和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实验知识也不能忽视,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这在解答实际问题时会大有帮助。我的建议是多做题,凭题目来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并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有机化学A的学习则更侧重于反应机制的理解。你需熟记各种典型反应,比如取代、加成、消除、重排等,以及相应的反应条件和产物。立体化学和构象分析也是重要考点,理解分子的空间排列和影响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建议绘制反应路径图,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反应过程。大量的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推崇“三步法”:预习、听课、复习。预习你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复习则是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做笔记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它帮你整理思绪,强化记忆。定期的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