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没有必要开始的那么早,毕竟自己当年也是文科生,所以我是在九月份大纲出来后才开始复习,只是框架搭建的差不多了,9月中旬开始看肖秀荣精讲精练,一边看一边做1000题,熟悉考试内容。1000题我反复做了两遍,第三遍开始记忆自己的错题,弄清原因,归纳整理。当1000题刷的差不多了,开始刷真题,近几年的要多刷,多看重复知识点,一般都会是热门考点。政治除了肖秀荣之外我并没有花时间看别的书,但是后来听同学说风中劲草的知识点整理也比较清晰明了,所以建议觉得自己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买来看一看。等11月底和12月初肖八肖四出来以后就开始认真做选择背大题,理清答题思路,等肖四出来的时候大题会比较好背一些。背大题的时候建议大家不要一字一句的记,要学会抓关键词,最后用自己的话连成句子,这样效率会比较高。肖秀荣8套卷和4套卷非常非常超级超级重要!!!使用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真的是我特别的复习方法。首先,选择题特别重要一定要自己做做完找不足。关键是大题,肖爷爷你懂的…他很爱我们…所以,大题目一定要去做。但是不是说拿答案背或者抄,首先拿到材料自己进行分析然后对应书上的知识点,再对应答案。肖老的答案很简练,我们需要从中找到一些关键的点和段落进行记忆。把这12套卷子的大题知识点放到一起汇总,也就大致知道今年会出什么样的命题方向和热点,每年都和时政相关。所以到最后各家模拟题的大题出的都比较接近。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刷全书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很多题目都不会,这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静下心慢慢来,等第二遍就会发现自己大部分题目都会了。暑假期间争取把《复习全书》刷两遍,实在时间不够的话也要保证能够把高数部分刷两遍。第一遍是详详细细地看,例题也基本上都自己做一遍。每一章后的习题也都做。看第一遍的过程中把需要注意的题标记下来。第二遍集中看之前标记的题。看第三遍的时候大概是在12月初,第三遍时我就不看题了,而是看那些基础的概念和定理。有一本书我极力推荐,就是李永乐的660题(第一次考研时没看,第二次才看的),难度虽然偏高一些,而且考试也不太会考里面这样的,但这本书在完善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上有非常巨大的帮助(尤其是选择题,如果时间紧建议优先看选择题),它很准确地抓住了我们容易犯错的点。这本我也前后看了三遍,其中个别题还多看好几遍。其中第一遍是在复习全书看完第一遍后做得,同样地,标记下那些做错以及有参考价值得到题(不过其中微积分的填空题部分我没怎么做,后来也一直没看,感觉这一部分确实不太必要)。660题在最后冲刺的时候我就没怎么看了,虽然对理解很有帮助,但不太适合练习应考。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复习,首先得打牢词汇基础,接着进入各专项的强化训练,最后是真题冲刺。一本好的单词书是必需品,但我发现单纯靠机械记忆并不高效。我倾向于通过理解词根词缀以及在语境中记忆单词,这种方法让我觉得学习效率颇高。很多人都推崇张剑的黄皮书,但我个人没使用过,并非它不好,只是因为它的解析太过详尽,我的时间有限,可能不会有耐心细看。相比之下,我更偏爱何凯文的真题解析,他的解题策略和技巧深得我心。
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在强化阶段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别忽略了词汇的记忆。通过阅读,既能增强词汇量,日常积累也同样关键。此外,利用真题来加深对单词实际运用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及分析,以及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如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周期信号等,是学习这门课的基础。掌握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表示法,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对重点内容,我强烈建议大家深入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这是从时域到频域转换的关键工具。拉普拉斯变换主要用于连续时间系统的分析,Z变换则用于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要熟练应用这两个变换,不仅需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性质,如卷积、冲激响应、频率响应等,也是考试的重点。凭解决实际问题,你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例如,凭设计滤波器来理解和应用频率响应。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个章节结束时,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将新学的概念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大量的习题练习必不可少。参考教材后的习题,也做些经典的考研真题。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反思解题思路,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再者,编程模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例如,使用MATLAB进行信号的生成、滤波操作,直观地看到信号处理的过程,加深理解。定期回顾和复习,防止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