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当准备政治考试的策略时,我咨询了几位前辈,依照她们的学习经验,并结合我个人的特点来安排复习。然而,这个过程中我也难免经历了不少摸索。其实,开始政治复习不必过早,九月启动就绰绰有余。而且,每日投入复习政治的时间无需过多,初期可以保持在2到2.5小时,到了后期阶段再增加到3小时。
考研英语方面:
5月初——7月初:1994——2002真题,每天不需要多做,每天做2篇阅读。一定得失精读,做完后每个句子都要分析,彩色的笔标记不懂得句子,生词。答案一定不要做对就好,要回到原文找到定位,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考研的英文可不是四六级不是高考,文章本身就有难度,刚开始阅读部分错10个以下都算正常吧。不要灰心,难过,一遍一遍来会有提升的。英语应试主要看作文的书写,因为答题卡大家涂的都一样。英语的书写也要尽可能清晰,让老师看得懂,不要到处涂改,整洁的卷面也会增加老师对你的好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需对古代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分析。我会挑选经典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注意梳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我还经常做笔记,整理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这对我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基础,这个科目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汉语语法结构理解。我建议从基础开始,熟练掌握音韵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等基础知识。对汉语基础部分,我会凭阅读古文和现代汉语对比来深化理解,比如研究古汉语的四声、虚词用法等。我会定期做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具体分析和应用的部分,如句子成分划分、病句修改等,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会尽量将其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自己能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复习,这样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加深理解。
我要强调的是,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点。比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也凭文学作品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在复习时,我常常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