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市政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还是我考的比较满意的一门,考完以后对了一下选择题答案,所以真的想说,考研,不到考完最后一科交完卷的那一科就不要放弃,不管平时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可能有时候那正确率真的让你自我效能感低到不行,可是有时候还是要“欺骗欺骗”自己:我平时把我不会都错完了的话,把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明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呀?反正我平时的时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好让自己内心好过那么一点点。大概十月份买的政治红宝书,零零散散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配套着1000题做,说实话,我1000题并没有做完,个人认为吧,1000题对检测、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坚信题目是做不完的,所以在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很好情况下我拒觉不停地刷题,本来想将红宝书在看一遍,但是时间真的不是很够了,主要是红宝书太细了,所以就开始看风中劲草,看了几遍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一遍一遍的过,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然后平时选择题(5套卷,4套卷)碰到考的比较细的知识点就查阅红宝书。顺便提一下,就个人而言,虽然说真题考过的点不会再考了,但是可以试着用真题中的选择题去揣摩下出题老师的思维,哪些答案是出题人的陷阱,以免自己在以后的题目中中计...我感觉考研就政治来说,考生还是蛮幸运的,因为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他们都有压到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个人在数学上的根基只能算是普通水平。我会结合教科书,细心做笔记,并且同步解答相关的习题。我整理了各类题型和重点考点,分成了初级和进阶两个部分,其中包含了不少经典题目,难度控制得恰到好处。理想的情况是,暑假期间,即九月开学前,能对所有基本概念进行两次全面复习,确保基础牢固并完成强化训练,同时做完所有习题,以精通各个知识点。九月之后,才开始接触历年的真实试题,在此之前务必避免提前做真题。做真题时需严格遵守考试时间规定,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分析自己的得失。真题应当多次练习,至少重复三次。数学学习中,光做题不动脑、不归纳是大忌。大量做题是为了熟悉题型,提炼解题策略,一眼看见题目就能联想到相关知识点。每个问题的表述都是解题线索的一部分,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解题条件,这需要大量实践和反思。建议准备一本错题本,收集你的错误之处,特别巧妙的题目,还有那些经常考核的重要知识点,例如麦克劳林公式或泰勒公式等。
考研英语方面:
前期,三月一号开始,一旦完成任务就休息,记得标记完成日期,给自己成就感,看到一夜单词上写了十几个日期。单词记完第一遍就可以写阅读真题了。没错就是这样,什么语法基础什么鬼的都不管,单词加阅读,一遍一遍刷其他都不管。阅读掐着时间做,强迫自己在一小时内写完,最多再加十分钟,如果到了八十分钟,那考试时间就不是很充裕了。最开始肯定是很惨烈的,当时我只对六个,(手动笑脸),每次写完以后,当时就改,改完粗略看看错的就好,详细分析是第二天的事情。接下来说下真题阅读,阅读只做真题的就可以,留最近两年的真题最后做模拟,一篇阅读,先自己做一遍,把不会的单词自己查出来,写在纸上,然后全文笔译,之后根据笔译的内容再做题,对比两次的答案,最后对答案,根据自己的翻译内容找为什么答案不一样。或者对是为什么对,错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大概笔译上十多篇,翻译和阅读都差不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涉及到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稳定性等内容。基础概念如压力、速度、密度等的理解至关重要,因它们是构建整个流体力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掌握流体的基本性质,如牛顿黏性定律、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入研究流体动力学方程,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连续性方程,这是解决复杂流动问题的基础。这些方程看似深奥,但凭实例分析和解题训练,逐渐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应用方式。在复习时,我会选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深入解析,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流体力学实验和数值计算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福州大学的课程中,可能会涉及管道流动、自由表面流动等实验,这些都需亲手操作,直观感受流体行为。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流体模拟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如使用FLUENT或CFD等工具,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杂的流体流动现象。
持续练习并及时反思是提升的关键。我习惯于做大量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凭反复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对每次做错的题目,我会深入思考错误原因,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