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党的建设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是工科的学生,对政治这门课不感冒,政治课也基本逃光,不过我比较关注时事,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看看新闻。政治我是从9月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复习的,我选择的参考书就是大纲解析,还有强化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有人会问问什么不选任汝芬系列那?其实任汝芬的书我也看了很多,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我觉得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拿手的科目上让他给自己增分,在自己薄弱的不感冒的科目上用适量的时间不拖自己后腿就行了。 虽然大纲解释全是字,没有什么重点,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我喜欢在复习的时候自己钩钩画画,把我自己理解记录在书上,这样我才会更了解各章节的结构,更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复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再配上强化班阶段的老师总结的重要考点,让自己既能平均用力,又能有的放矢。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取得佳绩的关键!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必须进行练习。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初次备考时,从9月起,我完成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题目两遍,接着是2005年至2012年的真题四遍,最后是2013年到上一年的阅读一遍作为后期自我检测。第二次备考期间,从9月起,我重复了2005年至2012年的真题三次,以及2013年到上一年的阅读一遍。我通常每天会投入两到三篇阅读的时间,第一次准备时我对英语格外专注,而第二次则减少了分配给英语的学习时间。阅读的第一轮是用来答题并查阅新词,我会将所有不熟悉的词汇记录在笔记本中,并与单词书同步记忆。第二轮则是全文翻译,包括题目和选项都要一一写下。第三轮重做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揣摩命题人的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深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需透彻理解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过程。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读原著,更要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思考,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这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注重的是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不仅要看这些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还要理解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尤其要关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理解每一种理论是如何回应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阅读原著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直接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做笔记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将繁杂的知识点整理清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如做模拟题,能有效检验学习效果,并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在实际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理论联系实际,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观点,展现独立思考和深度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