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十月份启动政治复习,购入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以下称精讲),它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简称纲解)提前发行,大约五月份就已经上市。起初我阅读纲解,边读边标注,但由于全书字体统一偏小,难以突出重点,于是我转向精讲,同时配合书中真题和模拟题,还有《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进行练习。不幸的是,精讲在自习室丢失,迫使我又回头使用纲解,每日投入约一小时,主要集中在马原和近代史的学习,并完成了1000题对应部分。十一月,我开始使用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这本书通过清单形式提炼关键知识,便于记忆。我采取看书两到三节,强记内容后再用1000题巩固,以此完成了毛概和思修的学习。到了十一月中旬,我开始了1000题的第二轮,有些题目仍然熟悉,有些则感到生疏,但这没关系,因为1000题主要是打牢基础,形成大致印象即可。之后购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名称大致如此),这是一本介绍当前局势和时事的书籍,可以当作休闲阅读,书后附带练习题。虽然知识点繁多,难以全部记住,但在实际考试中,时事部分的权重相当高,许多基础问题都是以时事为切入点。进入十二月,我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些几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对于任四和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而肖四,除了选择题,我还背诵了选择题和大题。坦白说,我在背书上的时间太短,仅在最后几天匆匆浏览了启航的《20天20题》,直到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背肖四,最终没能完整背完,面对考卷上的原题,只能懊悔不已。如果有机会重来,我的复习计划可能是这样的:首先通读一遍纲解并结合1000题练习,接着学习形策,搭配第二次做1000题,下载历年马原大题整理思路,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最后,重点背诵20天20题和至关重要的肖四。强烈建议大家务必掌握肖四的大题,这是最基本的准备,只有熟记肖四,应答时才会游刃有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从分数上将,考研能不能拉开差距就看它了。数学考试题量大,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我比较喜欢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习题册难度是我做过的最贴近考试难度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这两年这类习题册逐渐多起来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反复研习了考研真题两次以上,初次接触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我都逐句翻译,遇到不懂的词汇便查阅词典,并将其整理到两个笔记本中。次日,我会抽出时间回顾前一天记录的笔记。对于真题中每一个生僻或关键的单词,我都力求熟记在心,以便日后能一眼认出。当真题无法满足日常练习需求时,我购买了若干模拟试题,尽管它们的命题风格与考研有所不同,导致我在完形填空中经常错7到8个,阅读理解也错4个以上,但不必过于介怀。我确保每天至少有一小时投入英语学习,通常是在感到政治或专业课程疲惫时,通过做英语题目来调节状态,毕竟阅读英文篇章相比钻研专业内容更能舒缓大脑。做练习时,我会计时,完形填空大约控制在12至15分钟,每篇阅读理解平均10分钟,完成后再立即校正答案,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控制理论涉及很多基本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反馈控制、根轨迹法、频域分析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控制理论的基础,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我建议先从教科书出发,扎实掌握每一个定义和定理,配以适量的习题加深理解。
深入学习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这部分包括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主要关注系统动态性能,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则侧重于系统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如凭设计不同参数的控制系统,观察其动态响应,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场景。
再者,理解并熟练应用PID控制器。作为最常用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的设计和调整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其工作原理,掌握其参数整定的方法,并能按具体问题设计出合适的PID控制器。
对控制系统的数字实现部分,理解Z变换及其逆变换,以及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非常重要。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功底,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转换规则和稳定性判据,就能应对大部分题目。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我强烈推荐利用MATLAB或SIMULINK进行仿真练习,这不仅帮助你直观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也能提高动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