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应用统计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考研政治看情况。因为每年的考研大纲不一样,9月初才会出,所以这个阶段挺难熬的。我自己是买了一些真题讲解神马的,结果啥都没看,着实伤心。9月初考研政治的大纲已经出来了,很厚的一本红宝书。这个时候呢,最新的考研资料还得等几天才会出来,你可以把考研大纲看一遍,请静下心来,真的很多。等考研资料出来了,赶紧上网订购吧,里面有最精简的知识点梳理,你都可以直接背那个的。在12月份,会有考前试卷出来,这个是很需要做的,因为12月已经临近考试,该发生的时事也发生了,我考的时候有老师带着我梳理知识点,让我搭起一个宏观的框架,明白什么是重点。总之,政治是较好把握的一科,主要靠最后的背诵,12月份一定要保证给政治充分的复习时间,因为,政治是提分最快的科目,一定要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先复习的线性代数,一边看课本一边做题,有助于理清思路,可以使我更深刻的理解这门科目的架构。然后按同样方法复习高等数学,将老师的课上笔记和课本知识进行融合,自己总结笔记。对于数学复习,我认为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反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复做真题和反复总结课上笔记,我感觉对我最后成绩提升最大的也是这两点。从11月份开始,我就把真题总结和笔记按自己思路总结成一个做题笔记,每天做题前都看一遍,这样可以减慢遗忘,最后每天拿出几张大白纸,开始默写做题笔记。通过这种方法,我感觉我的数学的逻辑越来越好,做题也越来越顺。反复总结老师的笔记和三十年数学真题,最后按自己思路总结成自己的答题笔记,这样在考场上才能联系起各个知识点,做题才会有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头是阅读和新题型和作文。而翻译和完型则是有余力尽量做的题型。考研英语阅读和四六级从出题思路上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四六级考泛读,要的是你阅读的速度和准度。考研英语阅读考精度,考的是你阅读的准度和深度。所以用复习四六级的题海战术的思路来复习考研英语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从这层意义上讲,张剑150篇这种书就真的很鸡肋了。但是很多人还是陷在原来的惯性思维里出不来,考前各种纠结练习册的正确率,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了····。所以,复习一切都应该围绕精读进行。张剑的黄皮书做的比较中规中矩,这里推荐丁晓忠的超精解系列。张剑的黄皮书注重对试题进行解读,也就是解释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但是在解题思路上,丁晓忠的明显更胜一筹。新题型分值在英语中占据了10分,并且每年的题型也不固定,但总的来讲分为三种题型:排序题、选小标题、7选5题型,这三种题型大家都需要做练习。虽然新题型相对来说题目较少,但是英一的只需要做英一的新题型,同时参考大纲样题即可。但是需要多做几遍,至少三遍吧,这样可以加深做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运用概率论。你需掌握基本的概率概念,如事件、样本空间、概率分布等。对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理解尤为重要,包括它们的期望、方差等重要性质。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统计推断部分,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中,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需熟练掌握,特别是最大似然估计法和置信区间的构建。在假设检验中,理解p值和临界值法,能够正确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和F检验。
再者,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线性回归、多元回归以及逻辑回归都需深入理解。理解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何凭最小二乘法求解系数,以及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
非参数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非参数统计中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季节性调整等都是常考点。
学习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至关重要。阅读教材,理解并每个概念,凭做题来巩固。首都师范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实际应用,所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数据分析项目,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知识。
,利用在线资源,例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网站上的课程,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实例。参加学习小组或者论坛,讨论和解答疑惑,也能提升学习效率。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你自己设计模拟试卷,或者使用过去的真题进行练习,检查自有的理解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