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比较有信心,买了大纲,简单的看不到一边就9月底了,这时候开始上强化课做笔记,早上起来看看。大纲的第一遍不用特别的仔细,因为很费时间,主要是回忆下高中的知识简单的了解下(高中理科的孩砸需要早点就开始,学的认真就好,最后背诵做题还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当时讲义打的越来越多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9月底在大纲看完和跟上做1000题之后,做题的速度快了,紧张也就少了,开始的时候不用太急,大家差不多都是同一时间开始的,但是要认真每天坚持看。
考研数学方面:
在突破阶段,主要的学习策略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考研的实际试题应作为核心练习资料,比如张宇编写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年至2018年的32年真题。对于1998年之前的题目,由于相对简单,建议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推荐每天一套或隔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补充练习,尽管1000题难度较高,660题则较为偏僻,与考研实际风格略有出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或时间充裕的学生可以选择尝试,但对于基础较弱或时间紧张的学生,依然建议以考研真题为核心,反复练习至少三遍以上,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试题,其参考价值最为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练习个人觉得历年真题就够了。众所周知,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重要性显而易见。大概从4月底开始做阅读,总共大概做了3遍,近年份的可以多刷,最后可以留一两套靠前模拟。在做真题的时候心态一定要放平,不要看重对错,目的在于练习、积累和掌握做题方法。第一遍重点在于积累生词,分析文章里的长难句和内容,每一篇阅读都要仔细地研究,生词可以找个笔记本记下来反复记忆。第二遍重点在于理清文章的结构还有选项的设置,自己试着分析,然后照着解析来就行,黄皮书写的还是不错的。第三遍重点在于研究选项,做多了就会发现,问法和问题的布局都是有规律的,前面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从文章可以直接读出来或者归纳出来,后面的问题可能难度大一些,需要对整个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总体把握。我在做真题的时候都总结了重点题型的问法和答题思路,做多了就能找到常考的问题,黄皮书解析上也会有总结,但比较分散,不方便集中复习,自己整理的时候也是巩固,特别是考前,看一下还是非常有效果。完型的分值不大,我当时也没好好研究,大概是暑假后面做真题就带着练。当然要是想考高分,还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新题型也不难,其实背好单词做好阅读对这些都很有帮助,后面不会花费太多精力的。再就是作文,大概从10月份开始看高分写作,多背!自己可以分类型整理一下模板,拿真题练习一下,总之就是多背尽量多写多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财务会计学的基础是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你需清晰地了解它们的定义,以及如何凭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反映经济业务。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如会计循环,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入学习会计准则和原则。中国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你需熟悉其规定,并能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例如,收入确认的时间点、存货的计价方法等,都需按照准则进行处理。理解会计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帮助你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再者,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会计的重点。你需能够读懂并解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理解这些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凭比率分析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度。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毛利率和净利率则揭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尝试做大量的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将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参与案例分析,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提升应用能力。团队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帮你深化理解和记忆。
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你关注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尝试自己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实战能力,也能你对财务会计有更直观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