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独自背诵政治缺乏明确目标,于是我自己购买了教育部门出版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时,配合老师的课程,我大约一两天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尤其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这部分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期间专心摘录关键知识点,进度确实较慢,每天投入近三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看完一章,我会完成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作为巩固。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用了大约三四天时间,而思修则在专心致志的一天内完成。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因为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轮复习时,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因此忽略了练习册上的简答题。
到了第二轮复习,效率明显提高,我对照笔记,关注书中的标注,继续练习选择题,每天花费约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我从词汇入手,先随机记忆一遍,接着下载了电子版(此时开始接触真实试题的阅读部分),去除那些一看即懂的词汇,其余的汇编成一个小册子,大约每页排布二十行。首日,仅关注每一页的第一个单词,次日则扩展至前两行,如此递增,直至覆盖全篇。一轮后再自底部开始,逆向回顾一次,大致重复两次后,词汇基础就稳固了。英语的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并非忽视其他题型,而是需要集中攻克。处理阅读理解时,通常我会读四遍。第一遍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题目并核对答案,这是解答环节。第二遍,我会逐段详读,记录生词、模糊表达和复杂句式,随后利用词汇工具深入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并整理进笔记中,复杂的句子结构拆解、举例说明,也一并记录。我按年份整理,一天处理一篇。这一阶段着重词汇记忆和句型解析。第三遍,我会口译全文,对比原文与参考书籍的翻译,这个步骤快速而高效,主要在脑海中完成,是训练翻译的阶段。第四遍,则是对每个段落的构造、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度剖析,确定每个问题对应的段落,理清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等。这一步骤针对的是新题型的复习。因此,一篇阅读理解足以涵盖真题的主要题型。每天坚持一篇,积累颇丰。对于写作,避免僵化地套用模板,否则评卷人可能会严厉扣分,建议收集一些饱满有力的句子,构建个人专属的模板。其他题型可分配部分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始终以真题为核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综合”是一门涵盖教育学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科目。在复习时,我重视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理解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例如,我会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探讨教育的目标、过程,再深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的部分需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这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我建议大家多阅读经典教材,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增强理论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则更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部分内容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我推荐研读原著,如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这样深化理论理解。关注社会热点,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凭案例分析来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会在阅读时记录关键概念和观点,尝试用自有的语言重新阐述,以此检验理解程度。定期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地图,帮助记忆并理清思路。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讨论交流往往能带来新的启发。
,模拟试题的训练也不可忽视。它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答题速度,还检测复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做题后要认真分析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保持好的心态是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关键。考研路漫漫,压力难免,但要学会调整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付出总会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