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每年的政治大纲都是九月份才出,之前的各类辅导书都是参照去年的大纲编写的,我个人的意见是,政治之前没有必要复习,等大纲出了再开始复习也来得及。至于买什么辅导书,我买了肖秀荣的强化三件套、大纲解析、风中劲草、肖秀荣形势与政策、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其实肖秀荣强化三件套中的精讲精练就是根据去年的大纲解析编写的,它比大纲解析好的地方就是排版清晰,重点突出,不好的地方就是和今年的大纲解析肯定有出入。我复习的时候用的主要是大纲解析,精讲精练就是用来看看哪边比较重要,然后在大纲解析中标注出来。大纲解析一定要认真看,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最起码是两遍。第一遍要仔细看,因为好多小的知识点也是会考的。第二遍看主要看你之前画的重点部分,其他部分也得回顾。风中劲草这本书是把重要的知识点摘录出来的,有助于你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第一遍的时候,看一节大纲解析做肖秀荣的1000题,看完一遍,1000题就做完一遍了,把不懂和做错的地方标注出来。看第二遍的时候,再把之前做错的题做一遍。有些人会去背风中劲草,我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我只是看了两遍。最后的背诵我留给了最后四套卷,这边要强调的就是,最后四套卷一定要背啊!!!背得滚瓜烂熟,因为真的会有原题,这边说的原题是考的知识点相似的题。我最后悔的是最后八套卷的大题没看,里面有一题原题(说多了都是泪),所以说,最后八套卷的大题不需要背诵,但要去看看啊!!!
考研数学方面:
我已经通读了一遍高等数学教材,又看了一遍全面复习书籍,并完成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练习,但说实话,我只是大致浏览,几乎没有独立完成过一道完整的题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懊悔。接着,我开始了深入的学习,从高数入手,每次掌握一个概念后,都会通过大量习题来巩固。关键是要能自我提炼出常规的解题策略、解题窍门、重点考点以及经典题型,这对提升解题速度非常有益。我的主要复习资料就是全面复习书籍加上历年真题,这两部分我大约重复做了四到五遍。如果你们的时间允许,临近考试时可以尝试几套模拟试题,不必追求太多,因为模拟题通常比真题难度高,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理解和适应解题的思维方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常见的模拟试题集有李永乐的6+2、张宇的8+4、合工大的5套卷等...
考研英语方面:
据我所见,考研英语的核心无非是词汇与历年真题!别因四六级成绩欠佳而焦虑或气馁。实际上,考研英语与四六级差异颇大,至少它不涉及听力测试,这是否让你稍感宽慰?谈到词汇,它们至关重要。我当初持续背单词直至十一月才作罢,因为单凭一次记忆难以牢固掌握。如今仅是四月,没人敢确保一次浏览就能使这些生僻词汇在接下来的八个月内历久弥新,遗忘规律往往会悄无声息地蒙蔽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主要涵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是理解个体经济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基本理论模型。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曲线、边际效用递减、弹性概念至关重要。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寡头等市场结构的特征及价格决定机制。对宏观经济学,了解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等是基础,还要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学习经济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学会运用。我会凭做题来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如分析政策影响、预测市场变化等。福州大学的经济学综合试题往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阅读经济新闻,关注时事,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复习过程中,我重视教材和参考书的使用。我选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作为主教材,配合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进行深度阅读。我还利用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补充读物,其清晰易懂的语言对我理解经济学概念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们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了解题型,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我通常会把做题当作一种自我测试,每次完成后都会认真分析错误,寻找知识点的遗漏。
我强烈建议找一个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讨论。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需深入探讨,凭交流激发思考,提升理解。团队学习也能保持学习动力,你在漫长的备考路上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