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最初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始,接着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再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后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直到11月中旬我才听完整个课程,但仅限于理解大纲。我还购买了政治的教材,却从未翻开过。鉴于政治试题的时效性质,以往的真题帮助有限。我在通读四本讲义之后,差不多已进入备考的关键时期,这时时事政治的资料也随之到来。一方面,我依赖教师整理的重点事件和解析,另一方面则通过解答冲刺题目来提升自己。在冲刺阶段,我主要做的是冲刺题,并基于这些题目回顾讲义中的相关知识点。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卷,在考试前一天或前两天,我才开始背诵肖秀荣四套卷的大题,那个晚上我全神贯注地记忆,背完就休息了,回想起来,真是有点疯狂。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或两个月内该复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事实上,不论是复习英语还是专业课都应该这样做,把自己近期内该复习哪些知识提前做一个规划,然后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施行。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制定好了计划后我就会很努力的把它完成,时间不够的话就挤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减少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等。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前,我首先把12年的真题做了一遍,我因为大一时数学学的还行,好多内容都还记得,实在不记得的就查阅一下课本,再加上12年的试卷本身就不算太难,所以做完了真题之后感觉还好。我这样做不仅让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只要我肯认真复习,只要我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透彻了解,考高分对我来说也许就不会是一个梦了。于是我就开始给自己制定了短期内的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在英语学习上,对这门课程的准备也最为充分。我认为,掌握词汇和广泛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研所需的词汇量相当大,因此词汇的记忆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记得当时购买了一本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词汇书籍,它的彩色印刷和插图使得学习过程不会过于枯燥,每天坚持学习两单元,反复翻阅收获颇丰。阅读方面,我首先选择了黄皮书的基础篇《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开始时不必求快,持之以恒地每天练习,待建立起一定的基础后,再深入研读历年真题,并逐一翻译,反复分析,目标是不仅理解每个问题和选项背后的原因,还要能指出其他三个错误选项的问题所在,同时洞察考研阅读题目设计的共性。至于作文,我的建议是务必建立自己的写作模版,避免使用现成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定律和原理。这包括热力学的第一、二、三定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理论是理解化学反应本质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在复习时,我建议先从理解这些基础理论入手,凭做相关习题来加深理解。
掌握各种化学平衡,如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是物理化学的重点。理解Le Chatelier's Principle(勒夏特利尔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对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至关重要。要熟练计算化学平衡常数Kc或Kp,这对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非常有帮助。
再者,化学动力学部分,尤其是速率方程的确定和反应机理的推断,需深入理解。熟悉不同类型的反应级数,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这些都是常考点。量子力学部分虽然抽象,但掌握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以及光谱特性,对理解物质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是物理化学考察的一部分。如何利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活化能的计算,或者凭半衰期法求解反应级数,都是需熟练掌握的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解理论,凭大量的习题去应用和巩固。遇到难题不要怕,多思考,多讨论,甚至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方便记忆和检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