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份的暑假开始研习政治,首先以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入门,反复练习三次,旨在奠定基础,以便后续能够从容应对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八套卷。初次尝试可能会觉得进度较慢,遇到很多难题,但不必担心,因为题目后都标有对应的页面号码,你可以参照精讲精练查找相关知识点,并每日复习这些标记内容,无需分散到其他部分。第二次练习时,你会发现自己答题速度明显提升,同时结合精讲精练的知识点,第三次则更专注于深入理解精讲精练。
完成这个阶段后,你将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清楚每个问题涉及哪个部分,确保无遗漏。之后,你需要放下1000题,转而专心刷肖八、蒋中挺的五套卷,每天解决两套。在接近尾声时,用一周时间处理任汝芬的四套卷和肖秀荣的四套卷,同样是每天两套。在这个过程中,回顾并分析错误和印象模糊的题目至关重要。如今的政治考试更加灵活,只依赖某一位老师的题目是不够的,广泛接触各种选择题能让你熟悉多种题型,不受特定出题风格限制。
考前最后一周,建议尝试做近两到三年的真实试题中的选择题,以适应考研的出题模式。对于真题的答案不必过于纠结,因为每年的考研热点都在变化。完成肖秀荣四套卷后,开始背诵政治大题,此时距离考研大约两周,每天坚持背诵四套卷的大题,这些题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和热门话题,构成了答题的基础理论。即使考试的大题风格有所变动,所有考生都是在同一基础上竞争。
考研英语方面:
这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不少人都误以为掌握一两个通用模板就能高枕无忧,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写作必须通过训练来提升,我自己也是在十月份之后才开始专项练习。首要步骤是模仿,而模仿的基础则是背诵。《160篇经典必背》中的20篇文章还算不错,如果决心坚定,可以选择背诵,碰到精彩的语句记得标记并熟记于心。这条道路并无捷径可走,硬功夫就是背书。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模板,并需持续练习。起初,每周撰写一篇文章足矣,待技巧娴熟后,可缩短至每三天一篇。临近考试,我甚至会做到每天一篇,有时候不需要全文写作,重点在于理清主要思路。此外,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均衡练习,确保各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操练。对于小作文来说,同样是这样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通过背诵来准备,毕竟题型有限,剔除已考过的,实际上需要准备的并不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基础理论工具。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等基本原理。我在学习时,注重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凭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深入理解其理论精髓。我还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做笔记也是我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我会将重要的理论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方便复习。
中国哲学史是一门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从先秦诸子百家到近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我建议大家在学习时,不仅要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还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背景和社会影响。我会定期阅读古代文集,比如《论语》、《道德经》,并结合历史文献,尽可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哲学氛围。参与讨论小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探讨,能有效地激发思考,加深理解。
在复习阶段,我坚持每日定时定量的学习计划,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掌握程度。对不熟悉或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反复研读,甚至教导师或教授。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