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可以稍晚起步,我选择从八月着手,购入了肖秀荣的教材,包括知识点精讲精练及1000题集。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入手,这方面的哲学与资本主义原理起初颇费解,但老师的讲解生动易懂,通过大量实例帮助消化难点。首次学习时,无需急于记忆或背诵,看完精讲后立即做1000题,记得用铅笔作答。整个过程大约耗时一个半月。
进入十月,我开始了第二轮复习,再次研读精讲精练和1000题,耗时一个月。这次我会将所有错题的关键知识点以叙述形式摘录到笔记本中,以便重点回顾。此外,也跟随老师的指导梳理了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相关会议和历史时间线等内容。
十一月,肖秀荣发布了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我觉得这本书涵盖的信息很丰富,于是每晚投入约两小时阅读。与此同时,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到了十二月,任四和肖八相继问世,它们的选择题风格与1000题有所不同,更接近真实考试,同样,我依然将错题整理在笔记本上。值得一提的是,肖四极其关键,因为其中的大题可能出现原题,务必认真对待。我在考前两周才开始准备问答题,发现试卷上的标准答案不易构建,缺乏清晰的脉络。这时,参考之前的考点预测,提炼出答题主线和个人偏好模式非常有用。教师提供的答题模板和思路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这段时间很重要,一定要给自己做个计划表,暑假结束后,那一段时间心里压力比较大,感觉来不及了,很痛苦。所以暑假一定好好利用,这时候基础班学的好的同学很幸福的!基础过完了,就刷第一遍全书高数部分,我用的全书是李正元那本(粉色书皮,不是李永乐那本红色的),个人觉得李范全书比李王全书好,李范全书上的题都非常好也非常全,难度也接近考研难度。但后期我看了看高数十八讲,感觉十八讲编写的很棒,但我当时没有时间了,只能可这一本做了,很多人都说,一本书做很多遍比做很多本书要好,我也是同意的,因为做每一遍,你会发现新的领悟与新的进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数学,对专业课都是这样。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使用了张剑的那本黄皮书和《阅读150篇》来学习英语,还有专门的词汇书籍。此外,临近考试时,我还购买了一套包含五套题目的模拟卷。建议你可以先完成两三套历年真题,以此评估自身水平,并能精准定位需要提升的部分。每日坚持积累词汇,不断复习,特别是通过查阅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创建个人专属的词汇手册。作文部分,平日应定期练习,搜集优秀的语句,特别是来自真题的例句。依赖模板来应对作文并不明智,最好是自己动手编写两个模板以确保质量。务必多次研习真题,自我提炼解题策略,多思考每道题背后的原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通常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这两个部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以及博弈论等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些概念,不仅需,更需深入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经济增长理论、货币银行学和财政政策等内容。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数据的理解和分析,如GDP、CPI、失业率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读原版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些书籍深入浅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也能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时事经济新闻也很重要。理论知识需结合实践,凭分析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经济学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只有真正理解了背后的逻辑,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定期回顾和总结也很重要,这帮助巩固记忆,理清思路。
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