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学习,我并无太多窍门可言。由于时间紧迫,我从未完整地通读过考试大纲或教材,只是不断刷题。为了给专业课腾出更多时间,我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接触政治,比如在专业课背诵疲倦或英语阅读眼花缭乱时,做一些政治选择题作为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做选择题时仍常犯错误,通常单选会错五六个,多选能对一半已属不易。但我总是以坚韧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将错误视为暴露弱点的机会,总好过考试时才犯错。由于没时间细看大纲,遇到错题,我就根据题目内容查阅大纲,以此深入理解知识点,这样的复习方法更具实效性。总的来说,正确的题目就一带而过,不确定的就查书找答案,错误的则需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这个自我检测和补充的过程必须亲自动手,不能过分依赖参考答案,仅对答案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二十日至九月底,我几乎每天都专注于数学学习。进入十月后,我开始使用张宇的真题全集。考虑到历年真题数量丰富,跨越三十多年,我打算每两天完成一套,一天用于解答,另一天用于修订,预计整个过程将持续两个月左右。因此,我计划在十月份结束之前完成所有章节的强化训练。早期的一些年份真题与当前的题型和格式有所不同,所以我相应地减少了这些部分的练习时间。之后,我转而使用标准的150分试卷,并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要求和答题卡格式进行模拟练习。到了十二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真题全集。接着,我购买了闭关修炼和八套模拟卷,但发现八套卷难度颇高,这让我对数学产生了一丝焦虑,所以我没有再买四套卷。为了恢复信心,我会偶尔回顾之前做过的历年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方面,今年的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依照学姐的建议,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尚可,无需在这门科目上投入过多的时间,最好将重心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我在词汇学习中,浏览了一遍朱伟的《恋练有词》,但最终记住的单词并不多,之后又熟记了《红宝书》的词汇,当然,《新东方乱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挑选哪一本并不关键。同时,学习单词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尝试理解并解析复杂句子,尽管我个人没专门看这部分内容,自认为长难句掌握得还可以,但建议大家还是系统学习一下,听说这对于将来阅读英文学术论文有很大帮助。当单词和长难句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可以开始着手历年真题,从1997年开始,真题需要多次练习,不必担忧记住答案的问题,重点在于深入分析,不断钻研,我到了后期的程度是仅凭一道题目就能确定正确选项。对于阅读理解,我也整理了一套答题策略。至于作文,我大约背诵了《高分写作》中的20篇必背范文两到三遍,今年的大作文与其中一篇颇为相似,所以我写起来较为流畅,然而这也存在风险,可能会与其他考生的答案撞车。特别提醒,千万不能依赖模板,尤其是在北京地区考试,很可能被判定为雷同试卷。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单元操作”是化工领域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物质分离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至关重要。例如,流体动力学中的压力损失计算,热量传递中的传热系数理解,以及在质量传递中对扩散现象的理解等,都是需深入研究的部分。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对每个单元操作,不仅需理解其基本原理,更要凭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蒸馏这一单元时,不仅要了解蒸馏的基本过程和设备构造,还要能熟练运用蒸馏方程式进行计算。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验室的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公式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涉及大量的物理定律和计算公式,如欧姆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等。但并不等于理解,所以我会尽量去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巩固记忆。我会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重点。在备考期间,我建议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样不仅熟悉考试形式,还能训练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往往需结合多个单元操作的知识解答,这是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好机会。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有时候,别人的一个点拨就能你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