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十月份启程的政治学习,初期我投入了一些时间研读重要文献,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部分,反复研读了三遍。后来的阶段,我侧重于实践,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和预测卷。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早期阅读的不足,暴露了许多知识盲区,选择题的错误率颇高。对于最终的背诵材料,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和TWB的十题集。然而,考试时我发现大部分背诵内容并未出现在试卷上,但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擅长发挥主观创造力,论述能力强。哈哈……因此,考试时我奋笔疾书,试卷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填得满满当当,连一丝空白都不留,这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直到老师收卷的那一刻,我还在全力以赴地书写。我想分享的经验是,面对政治考试,别担心自己的记忆量不足,事实上,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们也在大量背诵资料,但我并没有那么做。关键在于,你要把你理解的知识,用更专业的话语表达出来,敢于下笔,因为在政治科目中,多写即使有些错误也不会被扣分。至于哪些内容不宜写,我相信你心里是有数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我个人的经验就是真题,真题,还是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整个考研生涯,英语复习资料除了单词就是真题。单词可以用纸质版的单词书。单词每天背,翻来覆去地背,不要间断。首先单词当然是朱伟的恋恋有词书,大概四月初我才开始看,一天看两节,看到六月份就看完了。英语单词固然重要,所以每天抽时间记单词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天,单词基本恋恋有词就搞定了,也有看到研友看红宝书和俞敏洪的单词都是厚厚的一大本,我是看不下去的,肯定也是能记住,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不同,大家自行选择就好。关于作文,一定要总结模板,不然考试的时候会很紧很纠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需对古代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分析。我会挑选经典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注意梳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我还经常做笔记,整理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这对我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基础,这个科目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汉语语法结构理解。我建议从基础开始,熟练掌握音韵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等基础知识。对汉语基础部分,我会凭阅读古文和现代汉语对比来深化理解,比如研究古汉语的四声、虚词用法等。我会定期做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具体分析和应用的部分,如句子成分划分、病句修改等,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会尽量将其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自己能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复习,这样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加深理解。
我要强调的是,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点。比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也凭文学作品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在复习时,我常常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