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阅读速度相当缓慢,往往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因此我每天会投入大约三小时来学习政治,早晨两小时,夜晚一小时。我会专心阅读15到20页的复习资料,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每读完一章节,我会紧接着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对于做错的问题,我必定会在教材中找出其理论依据,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这个过程中,强烈建议用手写的方式记录,避免直接在书上书写,因为这套流程可能需要重复两到三次。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资料:全书(二战基本没看,只看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张宇全36讲,660题,张宇1000题,模拟卷主要有: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李永乐系列的全套模拟卷,还有全真模拟400题,这三个系列的模拟卷质量是最高的,其他的系列真的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真题就不用多说了,重点做重点分析,我用的是张宇真题大全解,中间有些错误,但是整体质量还是过关的。在我两年的备考过程中,各类书籍我大都有使用过,从主流的36讲到两李的两本复习全书,再到汤的高数讲义,再到一些技巧层面的书籍,比如单选技巧,各类解题技巧书籍。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可算是中上水平。很早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大约四月时,我便启动了词汇积累,使用一本按词根排列的单词书,其中包含历年考研的例句,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这期间我总共翻阅了两遍。在距考研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会背诵100个单词,直至考前一天未曾间断。平日里,我主要通过背单词和做阅读来练习,长难句部分并未特别专项训练。鉴于阅读题的分值比重,我购买了从1997年至2020年的所有真题,反复做了约三遍,到最后,无需看文章或题目,我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做真题的目的是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了解错误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具体做法是先独立完成阅读,对照答案,查看解析和翻译,确保能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并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一旦你的阅读技巧达到一定境界,甚至能预测出命题者如何设计陷阱。对于写作,我选购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都背,熟记了大约十篇大小作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题目。初期我也尝试过做完形填空,但由于它需要极高的英语功底且耗时较长,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只练习了不到十篇。最终,我对自己的英语总成绩感到较为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会深入探讨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平衡、市场结构等;宏观经济法则会涉及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了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理解并能运用供求模型是非常关键的。要熟练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包括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替代率等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厂商的生产决策、成本分析以及市场竞争形态(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也是考试的重点。
至于宏观经济学,你需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如GDP的计算方式,以及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IS-LM模型、AD-AS模型是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工具,需深刻理解其动态变化机制。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也常出现在试题中,比如货币政策的效果、菲利普斯曲线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每个理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链条。理解了这些理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记忆自然变得轻松。多做练习题,凭实例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尝试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看看能否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
我还建议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经济学原著,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些书籍不仅包含了考试所需的知识点,更能够帮助你建立起经济学的系统思维。
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坚持每日的学习进度。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也能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