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一)从九月起着手政治复习,用了两个月时间仔细研读并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这让我对考试大纲有了基础的理解。《1000题》我共进行了三次练习,第二次并非重复全部习题,而是在初次做的时候用红笔标出不确定和错误的题目,然后在第二轮时遮住答案,只重做这些标记过的题目。到了第三次,我专注于解决那些在第二轮中依然答错的问题,当然,并非机械地记忆答案,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二)进入十一月底,我开始背诵风中劲草资料,我的进度相对较晚,有些人可能已经反复背了好几遍。但我认为政治学习不应局限于死记硬背,许多选择题需要灵活思考和分析。即使你背了很多遍,如果未能理解其含义,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政治内容的记忆,不应过于僵化,掌握关键点就足够应对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早晨时段,除了一点必要的记忆工作,其余的全部贡献给了数学。暑假期间,午休后我还会额外投入一小时解答数学题目,平均每日至少五个小时沉浸于数学之中。我将大部分复习精力专注于专业课程和数学,相对地,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时间较少,这一点从我的考试成绩也可明显看出⊙_⊙。确信一分付出,一分回报,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回应。对于数学,《18讲》必须通读一次;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强化学习可在七月份的暑假期间完成,但在六月之前要有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因为它们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容易。考虑到今年考研数学可能会提高难度,如果不提前准备,后期想要在这两门科目上提升,时间可能会显得紧迫。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刷了两遍以上,第一遍阅读完型都是一字一句翻译,不会的就查字典,当时就记了2个笔记本。第二天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前一天的笔记。真题中的每一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重要的单词都需要背下来,达到以后再见一眼就能想起来的状态。之后真题不够每天的练习了,我就又买了一些模拟题来练手,不过跟考研的思路不太一样,每次完型会错上7、8个,阅读也会达到四个以上,不要放在心上就好。我是每天保证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英语题,其实不用每次都特别留时间学英语,我一般是学政治或者专业课累了,就开始做做英语减减压,相对来说读一些英语文章比专业课呀还是要省脑子的。不过每次做练习的时候,我都会计时,完型一般12-15分钟左右,阅读平均10分钟一篇吧,做完题之后马上修改是很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化工原理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的基本定律和原理,比如牛顿黏性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傅立叶热传导定律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整个学科框架的基石,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工原理不仅仅是理论计算,更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流体力学时,不仅要懂得如何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压力变化问题,还要了解在真实工况下如管道阻力、流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传质与分离过程时,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或优化工艺流程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再者,习题训练必不可少。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只有经过反复操练,做到快速准确。历年真题的演练也非常重要,它们能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帮助你在实际考试中更好地应对。
团队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共同探讨难题,既能激发思考,也能互相激励,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坚持下去,持续努力,你一定能够克服。每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休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