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我是开始最晚的,你所需要看的也就是那几本经典的书。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常说的政治红宝书,它是官方出版的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重要的事说三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真题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这本书,这本书的修订也代表着政治考研的指向标,必不可缺,其次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其实和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差不多,但它的内容更加精炼,而且核心考点在书中都用不同字体或阴影注出来了,层次感比较强,因为我准备得比较迟就选择了更加精炼的《核心考点》,然后就是肖老的书了,《命题人1000题》试题和解析,《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几本书全都是题目,而且是与真题十分贴近,具有预测目的的题目,《1000题》我做了两遍,在本子上做的,自己批改并用红笔订正了,而且也都对照考点把错题看了好几遍,《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只看了马原部分的题目,并浏览了一遍参考答案,《4套卷》不仅做了选择题,而且把所有大题都背了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平时练习要加快速度,不要拖拉,学会定时练习,逼自己在高压状态下思考,这才是考场的状态。很多同学一年自习下来,忘了考试的感觉,到了考研的考场上异常生疏,问题就在这里。平时的练习要拿出考试的态度来,给自己压力,加快做题速度。把660不会的看一遍也到11月了,这个月先把复习全书不会的例题过一边这个过程比较快了,然后就是400题一定要做两遍,很难。
考研英语方面:
我投入最多心血且准备最为充足的科目就是英语。在这门课程中,我认为积累词汇和大量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研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相当大,所以词汇学习应贯穿整个备考阶段。我记得当时我选用了一本封皮为白色的词汇书籍,它的优点在于内容丰富有趣,采用彩色印刷配以插图,让人在学习时不会感到枯燥,每天坚持研读两个单元,反复查阅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阅读部分,我先是逐步攻克了那本黄皮的《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基础篇》,开始时不宜过急,要保持每天练习的习惯,待有一定基础后,再精读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并逐篇翻译,多次分析,目标是要不仅能理解每个问题为何选择特定答案,还要清楚其他选项的错误所在,并深入剖析考研阅读题目的共性特征。关于写作,我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自创模板,避免使用现成的,这是今年我惨痛的经验教训。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个科目的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你需熟悉晶体学基础,包括晶体结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等,这是理解和解析材料性能的基础。对固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电子结构等内容也要有深入理解,这对理解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性能至关重要。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质也是考试的重点。这需你了解杨氏模量、泊松比、熔点、玻璃转变温度等概念,并能够计算相关参数。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淬火、回火等,也是需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再者,材料的腐蚀、磨损和断裂机理是另一大关注点。这不仅需理解各种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材料的耐久性,还需了解相应的防护措施。新型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也需有所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你采取“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用图表或实例来帮助理解,这会比单纯的记忆更有效。做大量的练习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帮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小组,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热情。材料科学基础可能有些枯燥,但每当你理解和应用一个新概念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将驱动你继续前进。深度学习比广度学习更重要,理解和运用比死记硬背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