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包括:肖秀荣的深入讲解与精炼练习、肖老的1000题集、风中劲草以及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历史大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顺序可灵活调整,依据个人的学习感受和对政治理论的理解。马原部分理论性较强,阅读可能会感到枯燥且易陷入困惑,而史纲相对轻松,但习题可能需要更多的自我归纳。以此为起点,逐步适应考研政治的学习节奏和方法。七八月份是最关键的复习阶段,此时精力充沛,阳光充足。由于大纲解析尚未发布,建议使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作为辅助教材,在这两个月里完成史纲和马原的第一轮学习,并配合1000题进行巩固训练。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我想不要我多说了,数学是最容易拉开分数的一门课,俗话说:得数学者得天下。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正式复习考研的(如果你想考好一点也更早一点更好),数学就是基础要扎实,我还对着考试大纲把书上的每一块都过一遍,课后习题都仔细做一遍,这个阶段大概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便开始攻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觉得复习数学这本书是必备的,因为它既注重夯实基础,也能提高解题思路。这本书一定要花心思去做,有不懂的问题要自己先考虑,实在不行再看答案,注重看里面的解题思路,只有思路清晰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才能上手。我在7月份把全书第一遍全部看完,然后继续第二遍。到考研之前大概看过三遍吧。强调一点,数学是考做题的,而不是看的,不管题目你看上去会不会,一定要动手去做,好多人都吃过这个亏,觉得有些题目看上去都会做,但是真正做的时候不一定能做的对。希望大家踏实一点,一定要多练习。
考研英语方面:
英文资源包括张剑的历年考研真题及其解析。我在词汇学习方面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从2004年的阅读理解开始,一路回顾到1997年,碰到生词便记录在笔记本中,并时常翻阅记忆。此外,我还用恋练有词来加深词汇印象。必须强调的是,英语水平的提升是个持久过程,重复记忆至关重要,因此要有耐心。对于阅读理解,我研读了何凯文的“五夜十篇”,虽然初读时可能感受不深,但坚持下来会明显感到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技巧固然重要,但它们都基于你的词汇量,所以再次重申,词汇真的非常关键。关于作文,模板虽方便,却非万能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独特模板会让你在考试中更有信心。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没做特别的准备,因为这类题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而语感不易短期内提升,只能通过日常积累。相比之下,阅读和作文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显著进步,且分数占比大,所以我建议优先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地质学二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它不仅涵盖了地质基础理论,如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还涉及到地质环境对工程项目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你需扎实掌握地质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在学习过程中,课本是最基本的资料,每一章的内容都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例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理解,岩土性质对其工程特性的影响,地下水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对地质稳定性的影响等。这些都需你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课后的习题和案例分析是非常好的练习材料,凭解决这些问题,你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书和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比如,阅读《中国地质》、《地质科技通报》等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这些不仅拓宽知识视野,也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深度和广度。
对记忆性的内容,如地质年代、矿物种类等,我建议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笔记卡片,这样既能提高记忆效率,又方便复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利用假期或者空闲时间,参加地质实习或者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对理解和掌握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