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备考量其实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说9月之后再准备来得及,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吧,如果你本科的时候马原、毛中特这些课程学习的不错(重要的是理解)并且不是很抵触这门课,或许可以把政治的备考放在新一年大纲解析出来(9月中旬左右)之后,如果你政治毫无基础,个人建议在9月前至少把马原部分弄透,原因是这门课比较晦涩难懂,重在理解,且每年大纲变化不大,提早准备会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多的灵活空间,毕竟政治理论这门课还有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那么多部分呢。有些内容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不太好用形象的方式表达,这块大家一定别糊弄过去,以自己内心真的弄懂为宜,马原部分的考题基本都是理解,别指望遇见原题。毛中特的学习和时政关系比较大,每年也会因为国家政策有相当部分的调整,建议放在9月之后准备。史纲的老师讲课就是比较搞笑,能把史实的东西当故事讲出来,这门课重点是时间轴要清晰,因为最后出题通常会联系到多个时期,像一些重要会议,重要著作,以及不同时期的土改政策等这些要重点记忆,越是觉得很绕很难的地方越应该下工夫,因为往往这些就是考点,到最后就是分数上的差别。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得阅读者得英语,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我的复习时间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开始到大三上结束每天在墨墨背单词上打卡,从正月十三开始跟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到暑假就不跟了因为有些费时间,然后2月至3月看完了准备恋恋有词并且背完第一遍,一直到考研结束背恋词6遍+。5月看了看基本的语法,开始做真题从1997年的开始做,做精读进度很慢,两天一篇阅读,先做题然后一句一句划分句子成分并翻译,核对答案,将不会的词句记录的本子上以利于后期的复。虽然方法有些笨但是效果对我来说还是不错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对这个科目的理解,你需建立起扎实的力学基础,尤其是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力学中的各种公式和定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环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都是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它们不仅需,更需深入理解其物理含义。你凭做题来深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将它们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直观的认识。
掌握计算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胡克定律、圣维南原理、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这些都是材料力学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对这些公式,不仅要熟练记忆,更要明白其推导过程,这样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灵活运用。
再者,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实验室的工作能你亲身体验材料受力后的变化,直观感受材料力学的概念。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锻炼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的练习是提升的关键。不论是教材上的例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反复练习,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先尝试自己思考,实在无法解决再查阅资料或教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