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10月1日按时启动了政治复习,首先仔细阅读了一遍政治教材,但未进行习题练习。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着手解答2000题集,每完成一小部分便核对答案,并对错误之处做好标记(值得一提的是,肖秀荣的2000题答案位于题目下方,既有便利也有干扰,我个人推荐首次做题时用一张纸遮住,以便错题能深入理解注释。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已无暇逐一深究每个题目,只能依赖记忆了)。进入12月,我发现之前学的知识点大多遗忘,于是重新浏览了一遍教材,并再次回顾了2000题,这样基本上就进入了备考的尾声。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在初次尝试时就在这方面栽了跟头。由于做题速度过慢,我被逼在最后的关键十分钟内匆忙应对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加上心态紧张,结果显而易见,我对新题型的答案无一正确。这宝贵的十分成了我与理想学府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当我决定再试一次时,重新专注于新题型,竟然能在十分钟内完成并且零错误。因此,阅读不仅要求准确度,还必须提升速度。
对于写作部分,小作文部分,推荐王江涛的书籍,按类别逐一话题背诵一篇,大约掌握二十个模板就够了。小作文总共也就七八句话,从这二十篇中汲取灵感,灵活运用,一篇小作文字就能迅速成形,或者稍加修改现成的模板,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小作文都是基于模板的,所以最终的差距并不明显。对于大作文,我建议暑假就开始着手练习,每周一至两篇,题材可参考历年真题。我在暑假初期通过一本辅导书积累了基本的句型和技巧,到了十月撰写大作文时,我已经能应用一些模式,虽略显生涩但也算完成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的写作愈发流畅。对于常见的句型,你可以从黄皮书的范文中自行归纳,千万避免完全依赖模板!多练多写,你自然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大胆去实践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涵盖了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介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理论部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例如,新闻价值理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等,这些是答题时的重要支撑。关注当下媒体环境的变化,如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新形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权威期刊和论文,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凭模拟案例分析,有效提升这部分的分数。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主要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的实际操作技巧以及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写作练习是关键,无论是新闻报道、评论还是特稿,都需大量的实践来磨练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我通常会选取当前热点事件进行模拟写作,并导师或有经验的同学给予反馈。对新闻法规,要熟记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因考试中往往会出现结合实际案例的题目。至于职业道德,除了记忆条文外,更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体现出来。
两门科目都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平衡看书、做题和实战是重要的。我建议每天固定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积累知识;定期做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模拟新闻发布会、撰写新闻稿件等,将所学转化为实际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笔记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我会整理每一章的重点,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小组讨论则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路。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面对压力,要学会调整,自己,坚持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