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完成政治考试后,我心中满是自信,主要得益于选择题和论述题的回答相对流畅。回顾整个备考阶段,我对政治科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策略,仅供参考。我与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信赖的肖老师。九月底我才正式启动政治复习,逐步攻克了毛概、历史、思修,随后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十九大的内容,我跟随大众的脚步,逐步积累知识点。接下来的日子,我紧跟肖老师的步伐,稳定地做题、记忆。在考前20天,肖八和肖四问世,我几乎每天早晨都会专心背诵。我认为那些声称只靠背肖八肖四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人必然有一定基础,否则我还是建议提前开始政治复习,至少要确保它不会拉低你的总分。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复习过程是先把课本看了一遍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先把最基础的知识点掌握了,看完大概是五月底了,然后开始看复习全书,我买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那一版,看全书时不能看完题目立刻看解答,你需要准备一张纸把解答遮住,先自己思考,争取自己把题目给解决了,这个思考过程很重要的。接下来的一个月数学一直做的全书(线代部分没有做)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大概八月底看完了全书和线代讲义。然后跟着老师上强化课程,在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然后就大概是九月下旬了,我又把全书看了一遍,这点非常重要,全书上面的题目很经典,得好好体会。最后两个月我就是以真题为主做了少量的模拟题(推荐张宇的)。不得不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和最后考试的题目有好多的相似之处,一定要好好做,我做了两遍,大多数都是按着考试时间来做的,寻找考试的感觉,不至于到最后考试时太慌乱。我数学考了一百三,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真题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学习材料,但切忌贪多嚼不烂,否则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初期阶段,重点在于积累词汇并练习翻译。记单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英语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词汇知识。可以使用扇贝、百词斩这样的单词应用,或者考虑使用一些同学推荐的书籍,比如朱伟的《恋练有词》,它的风格较为生动有趣。对于翻译,我坚持每天跟练何凯文的一道题目。当你的词汇量足够大,翻译能力也有了一定基础后,就可以着手做真题了。每完成一套真题,都要细致地分析,逐篇精读,仔细整理单词、短语和复杂句子,通常这需要大约一周的时间。此外,唯有真题最能反映真实考试的情况,做模拟题可能会偏离正轨。到了后期,主要的任务是回顾自己的笔记,重温真题。至于写作,从复习中期起就可以开始背诵优秀范文,并且要经常动手练习,养成写作的习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这包括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如导带、价带、禁带、载流子等。理解这些概念是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关键。半导体的能带理论是半导体物理的基础,需深刻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半导体的掺杂和变型过程是考试的重点。N型和P型半导体的区别及其形成机制,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都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杂质能级的概念,以及如何影响半导体的电导性,也非常重要。
再者,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特别是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半导体器件,是考试的热点。要理解其工作原理,不仅要知道PN结的形成和特性,还要理解电流是如何在这些器件中流动的。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等现象,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对这些部分,需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增强记忆,也能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帮助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还推荐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结合的方式学习。教材是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参考书则能提供更深入的解释和更多的例题。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凭查阅资料或者向老师教来解决。
我想强调的是,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半导体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灵活应对各种问题。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