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物理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阶段的复习侧重于肖秀荣的精简版和四套卷,以及过去两年的政治真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模拟测试来操练。即使在选择题上犯错也不必焦虑,关键是要找出错误源头并集中攻克。对于8套卷和4套卷的大题目,务必熟记,因为有可能会遇到原题。即便未碰到原题,也要冷静分析材料,依据记忆中的知识框架,挑选最相关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内容展开回答,确保条理清晰,尽可能全面阐述。
后来,我发现身边的研友开始热衷于《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构建知识体系十分出色。然而,个人对此书的编排风格不太适应,加上时间紧迫,我对三大本教材只是粗略涉猎,同时并未觉得它如传闻中那般神奇。这一时期,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考点预测和八套卷,顺便也做了上一年的四套预测卷。这样的过程让我感到很有效,就像一个不断填补知识空白的过程。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或许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基础薄弱一点,数学的学习也分了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由于好几年不学,高中数学忘了一部分了,所以我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的,奉劝基础还行的同学就直接上高分吧!我基础差做不会,然后就重新看课本,这才弄懂了不少,我是把基础的先写了,提高篇后写跟基础的错题一块写的。我写的时候会用不同的记号笔标明错题、陷阱题、重要题目等,下次再做心里有数,然后再强化期把高分过了四遍,我反正觉得题不在多,在会在精,体型就那么个体型,翻来覆去举一反三即可。然后巩固期和冲刺期再看真题,真题一定要好好做,错题反复做,真题参考价值超过任何资料和模拟。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真题我是从8月底开始做的英语一,每天2-3篇阅读,做完对照解析,看看文段的意思,记一下不认识的单词,大概一直到10月份我才刷完所有的英语一阅读。然后转战英语二的阅读,因为英语二的题实在有限,所以就一天做2篇阅读的速度,也是按照做题——对答案——看文段——记单词这个流程,做错题多并不可怕,你把它真正的意思读懂了就ok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题的答案真的有两个分不出来的情况,有的资料答案是A有的资料答案是B,但是这种题是很少的。所以,别总纠结在这种题上面。英语二的真题我大概刷了3遍,第三遍的时候就是重新定时做整套卷子,用答题卡的那种。单词很重要,不过背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用单词书没有特别大的效果,就网上下载了一份乱序的单词,只有英文单词和中文解释。背的时候把中文解释挡住过一遍,画出来“不太熟悉的”和“完全不会的”,把这两部分整理出来再背。单词量上来了,阅读自然就好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确,《信号与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这些概念是理解系统分析和信号处理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对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理解它们的特点和转换关系至关重要。比如,采样定理告诉如何从连续信号到离散信号进行无损转换,这对数字信号处理有直接影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是分析系统的重要依据,需学会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满足LTI条件,并能运用这个特性来简化问题。
傅立叶变换是分析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的主要工具,拉普拉斯变换则用于研究稳定系统,Z变换则在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逆变换,都是考试的重点,需凭大量的习题去巩固。
学习《信号与系统》,我认为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很重要。尝试用MATLAB或者Python等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信号的变化过程,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