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选择题在政治科目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起初,我依赖考试大纲,但很快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实际。大纲涵盖的信息过于繁杂且缺乏明显的重点,实际上,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仔细钻研每一个细节,更不用说详尽阅读“风中劲草”了。所以,尽可能多地研读“风中劲草”是明智之举,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部分内容最多,也最为重要,值得反复阅读。接下来,做一遍1000题,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标准做法。
考研数学方面:
最后15天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很少,但肯定也要练练手,数学是一放下就会手生的学科,在这期间我也过了遍复习全书错题本,真题也匆匆过了一遍(结合自己总结的题型),最后还买了最后冲刺超越135,但因为时间有限只是做了考前预测部分,在开考前一夜我还做了数学练手,因为我知道政治英语目标是过线,拉开差距很难,所以大头在数学和专业课;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最好是背一遍单词,红宝书或者恋恋有词,但是背单词千万不要慢吞吞的,我见过很多,每天一上午就只拿个红宝书背的,这种肯定考不上--背单词讲究效率,其实我觉得,考研单词虽然多,但是你只要能做到看到它有个大概的印象知道是什么意思就ok,不用非得每个单词都能准确拼写出(写作常用的词还是得会准确拼写的)。根据考研经验,背一遍单词其实后来真不一定会记得多少,但是这样会心里更有底气一些,安心一些。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是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比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对这门学科,我认为深入理解理论是关键,因所有的公式和模型都是基于这些理论构建的。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是基础。你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机会成本概念,以及理解市场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博弈论也是重要的考点,它用于分析竞争性市场的策略行为。
至于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是必须要掌握的。特别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它们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状态的重要工具。也要注意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胀率的理解和计算。
学习西方经济学,我个人认为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凭实际的经济事件,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必不可少,这能帮助你熟悉考试形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例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会帮助你建立起完整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研究成果,这不仅有助于理解理论,还能提升经济敏感度。
经济学是一门需思考和讨论的学科,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一起探讨问题,互相答疑解惑,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乐趣。理解胜于记忆,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核心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