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考前四套卷,7月份跟着班开始熟悉知识点,但最有效果的还是从9月份开始对知识点进行熟悉理解背诵,这大概持续到10.15号。同时也不要忘了选择题,9-10月份主要做单选题,11月份做多选题,至少来两遍。到了11.15号,我又开始背诵冲刺班讲义,这里不仅包括选择题,也要开始准备分析题了,到了考前两周又背了背点题班讲义,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着深厚的兴趣,总感觉自己有许多想法要表达。尽管我在大学攻读的是一门工程学位,但我的专业领域更偏向于艺术。然而,即便如此,我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理论等科目成绩都轻松超过了90分,这让我深信即使没有深入研究,我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早在三月,我就已经开始自学数学,初期我依靠李永乐的全套资料并结合教科书,逐渐理解了许多概念。接着,我一直钻研李永乐的全解书籍直到五月,那时我已经觉得自己掌握了不少知识。六月到七月间,我完成了李永乐全书的所有习题。在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还亲手整理了一本笔记,不仅排版整洁,还抄写了重要内容,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反复研读全解书以加深理解。九月起,我开始动手做李永乐全书的题目,不再是仅仅阅读,而是力求亲自解答。即使一开始只能正确完成70%,我并不急于求成,转而开始接触真题,因为我意识到是练习量不足导致我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进入十月,我开始专注于真题演练,使用张宇的真题大全解。起初,我按知识点逐步攻克,进度较慢但大部分都能解决。之后,我改为按套卷形式进行,此时我能确保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多只错一题,且答题速度明显提升。不过,在这段时间,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够计算出大题的答案,尤其是极限等题目,但在书写解题步骤上有所欠缺。于是,在十月至十二月的三个月里,我持续通过真题训练和参考个人笔记,同时整理错题,这样的复习策略已足以使我准备充分。
考研英语方面:
后期9月份开始做真题,基本上一周拿一天下午固定时间模拟(不写作文,最后冲刺写),其余时间分析卷子。模拟题的话,有必要锻炼一下适应能力,但不可贪多,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模拟题上。作文这块,在你开始做后十年的题时同步进行,在此对不同类型的考生推荐两种书——a.对死记硬背范式作文的同学,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这本书针对每一种不同的作文从头到尾都有不同的格式和内容,如果是靠背为主的同学,这本书很有用,但同时缺点就如同历史课本一样,迷茫浩瀚不突出。——b对思路清晰灵活或不打算对作文消耗太多时间的同学,建议何凯文的《写作高分攻略》,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它能总结出一种万用公式,适用于各种大类作文,有效且给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涉及到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个核心概念,不仅要能准确记忆,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场景。例如,理解什么是有效的决策,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及如何凭组织和领导实现团队的目标等。
关注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这些都是管理学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还要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比如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这些都会在论述题中出现。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管理学的很多知识点都需凭实际案例来理解和运用。多阅读一些企业管理的实例,分析他们的管理模式、决策过程和效果,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悉并掌握研究方法也是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研究,都需一定的统计知识基础和批判性思维。尤其在答题时,能够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会答案更有深度和说服力。
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还能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有的薄弱点,以便针对性地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考研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每天都有所收获,你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