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自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了《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作者便开始了复习。尽管这本书内容量适中,但其内容略显枯燥,类似的叙述方式易使读者混淆。然而,完成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后,接下来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部分就会显得较为直观,至于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则相对较易理解。作者搭配使用《肖秀荣1000题》阅读,每章节结束即做相关选择题,这样的方法让他受益匪浅,因为题目有助于他识别学习要点(即便所有内容似乎都很重要)和区分各个知识点,从而避免混淆。鉴于他在后期几乎没有大量背诵,他对这轮深入阅读格外重视,尤其是考虑到他的阅读速度较慢却能记住不少内容,他自豪地称之为“理解式记忆”,并极力推广这个方法。有专家建议再次精读《大纲解析》,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另外,他还抄录了《肖1000》的所有解答和答案,尽管并未留下深刻印象,但他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或许也有其价值。
考研数学方面:
一直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挺好,本科学的金融,数学上数学分析啥的,整个大学过去,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所有数学都是满绩点。数学这块我用的参考书是李永乐的三套装: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真题。每天三个半小时复习时间按部就班的来,等到各种套卷出来可以选择的做。我当时除了这三套装,还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然后就差不多考试了。针对数学错题,我建议做题做倦了的时候拿出来看,类似题不会做时候拿出来看。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买的参考书有:蒋军虎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精读80篇,完型填空精炼40篇,考研真题从2007年到去年的(张剑的),好像还买了一本蒋军虎的翻译,作文书好像也是蒋军虎系列的(当时考完就把英语资料扔完了,现在有点不记得了)。真题我刷了两遍以上,第一遍阅读完型都是一字一句翻译,不会的就查字典,当时就记了2个笔记本。第二天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前一天的笔记。真题中的每一不认识的单词或者重要的单词都需要背下来,达到以后再见一眼就能想起来的状态。之后真题不够每天的练习了,我就又买了模拟题来练手,不过完全是找虐,太难了,每次完型会错上7、8个,阅读也会达到四个以上。我是每天保证会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英语题,其实不用每次都特别留时间学英语,我一般是学政治或者专业课累了,就开始做做英语减减压,相对来说读一些英语文章比专业课还是要省脑子的。不过每次做练习的时候,我都会计时,完型一般12-15分钟左右,阅读平均10分钟一篇吧,做完题之后马上修改是很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这门科目在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既是基础,又是工具,对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你需对三大定律有深入的理解:牛顿的运动定律,这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它们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前提。不仅要理解其数学表达,更要理解其物理意义,这样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
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是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这些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能帮助你解决许多复杂问题。例如,在分析碰撞问题或研究刚体旋转时,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再者,振动和波动理论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振动,以及如何凭傅立叶级数将复杂振动分解为简单的谐波振动。波动方程的解法和波的传播特性也需重点关注。
学习理论力学,除了理解基本原理,做题和实践同样重要。你尝试各种类型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物理模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使用经典的理论力学教材,如霍金斯的《理论力学》,并结合历年的试题进行练习。还参考一些优质的辅导书或者在线资源,如MIT的开放课程等,它们通常提供深入的讲解和丰富的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