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准备政治考试并不理想,可以偶尔浏览精讲精练,练习一下1000题,初次尝试推荐使用铅笔。待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就可以抛弃精讲精练,专心研究大纲,最好是学一节做一节的1000题,以巩固记忆,否则容易遗忘。在做题过程中,对于频繁出现的重点知识,可以尝试记忆,为解答大题目积累素材。十一月的重点则是掌握答题策略,并确定一部分需要背诵的内容。概括来说,关键在于多做题。选择题部分,主要测试大纲知识点,小部分涉及时事。反复阅读教材,逐渐亲近并理解这些知识,之后针对重点进行记忆。后期可尝试整理每章的结构和要点,用大、中、小括号构建框架,以此辅助回忆每个知识点,这样就实现了从繁到简,再从简到繁的理解过程。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总结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刚开始看了课本,课本看了两遍,课后题目挑着做,风格和考研风格不同,勿沉迷。然后开始看张宇高数18讲,天真的我盘算着看完一遍后再看复习全书,看到大概第7章时,我发现有点难,再看下去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去看复习全书,真是个明智的决定,复习全书要比18讲详细很多,而且由于张宇那本书把数学三和数学一掺在一起了,感觉有点偏难。由于我买了线代讲义,我直接把复习全书里线代那部分撕了下来扔了,这样看起来薄了不少:-D去年数学十几年来最难,今年十几年来最简单,都被我赶上了。。。总体而言复试时还是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多做些难题,对考试心态有好处。7月开始做李永乐全书,还配合分阶联系,算是第一轮复习,两个月看完。九月份做660,每天做高数10选择+10题填空+代数10选择+10代数,订正,就这些,算二轮复习吧。之后就是每周2-4套卷子配合张宇一千题,随着张宇8套张宇4套,李永乐8套相继出来,就到考试时时间了。效果还好,投入时间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三月初一,我开始了校园生活的新篇章,每日往返于自习室、食堂和宿舍之间。首先,我专注于学习英语词汇、语法规则和复杂句子,这为后续深入研习真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计划是持之以恒地记忆单词,并专注做英语一的真题阅读,只需关注阅读部分。由于英语一的阅读难度较高,遇到困难时我会向教师求教,他们总是耐心解答。起初,我每天攻克一篇阅读,完成之后仔细分析答案,记录复杂的句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的正确率逐渐提升。到了五月,我调整策略,每五天为一个周期,第一天做四篇阅读,接下去的四天逐篇精读,查找新词汇并加以记忆。到六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英语一的真题阅读。
十二月份,我开始练习写作,每隔一天就会根据之前的真题写一篇文章。如果对写作不够自信,使用模板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应避免全篇套用,而应灵活运用句子级别的模板。在理解基本作文架构的基础上(大多数写作指南都会讲解),针对各种类型的句子准备几个模板。而在不用写作的日子,我可以复习阅读或熟记模板内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包括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角色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等。这些基础知识虽然看似简单,但它们构成了整个管理学体系的骨架,对后续深入学习至关重要。
管理学的核心在于决策。无论是计划、组织、领导还是控制,其核心都是为了做出有效的决策。你需深入理解各种决策模型,如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满意决策模型,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再者,要关注管理学的人本理念。理解人性假设,比如X理论和Y理论,以及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这些都是管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还要了解团队建设、冲突管理和领导风格等相关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对每个知识点不仅要熟记,更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凭做案例分析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湖南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实践性,所以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复习手段。
定期进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找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模拟题来做,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形式。多参与讨论,与其他考生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
保持好的心态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关键。面对压力,需找到适合自有的缓解方式,保证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