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记了肖四是也研读了小黄书的大题部分。如果时间充裕,我觉得可以从两位教师的冲刺复习资料中选择来背诵大题,毕竟虽然主要考点清晰,但各老师的答案阐述可能略有差异。然而,大题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所以不必过于集中在大题上寻求大幅度提升分数,实际上政治得分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大题的分差更是微乎其微。由于肖四发布时间较迟,你可以先看看其他非主流教师的预测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要强调的是,四级或六级的分数并不能准确预示你在考研英语中的表现。了解其中奥秘的人都清楚,就算原文内容对你来说晦涩难懂,只要你深入研究过往的真题,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掌握考研英语的命题趋势和解题策略,完全有可能取得佳绩。中国的英语考试往往不单纯测试语言能力,更像是一个智慧与策略的较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变理论、扩散、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对晶体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熟练掌握各种晶体的点阵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以及布拉格定律的应用。这是理解后续所有现象的基础,花时间在这个部分是值得的。
相图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能够解析和应用二元和三元相图,理解不同相的存在条件、转变规律以及合金成分对相图的影响。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题目来训练,多做题,理解和记忆典型相图模式,这对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扩散和固态反应是材料改性的重要机制。理解扩散的基本原理,如费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扩散系数的决定因素,要熟悉影响扩散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固态反应的知识点包括界面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和产物形态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
材料性能的学习,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不仅要知道各个性能指标的定义,还要能解释它们如何受到微观结构影响,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实践”。我会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凭做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加深记忆;我会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分析材料的性质变化或设计实验方案,这样既能检验我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建议大家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因考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毅力和决心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