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让我收获最多,而我投入的努力却相对较少。从九月起我着手学习政治,首先要说的是,九月期间浏览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理解为主,不必强行记忆。接着,在完成阅读后,我会开始做1000题,并在半个月内做完。进入十月下旬和十一月,我把重心放在背诵风中劲草上,每天至少投入两小时,尽可能多地记忆,可惜我当时只完成了哲学部分的背诵(真是惭愧)。至于冲刺阶段,我主要复习了肖八和肖四,答题时尽量遵循他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选择题,如果你后期时间充裕,建议多做一些预测卷的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上,我感觉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在本科上,虽然我是工科学位,但是我的专业比较偏艺术一点。但是在本科中我的高数、大物和电路等课程都是90+,所以就算没学过,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是在三月份就开始学习数学了的,最开始我是用李永乐的全套再加上看教材,看懂了很多,后来一直看李永乐的全解书看到五月份,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学了好多,也懂了很多。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我就是把李永乐全书做完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摸索过程,我还整理了自己的一套笔记,排版加上抄写,还有不太理解的就反复看复习全书。九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注意是做,不是看,以前我觉得李永乐看能看懂,现在是要求自己会做,做完一遍能有30%不会做,我不急着把这30%弄会,而是开始做真题,因为我知道还是自己的题量不到位,导致我的理解不到位。在十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我先是按照知识点做真题有点慢,但大部分都会。然后我再按照套卷去做真题,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保证每张卷子选择填空至多错一个,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这个阶段我的问题就是大题会算,而且就极限什么的也挺快算出来的,但是就是不太会写过程。反正在10/11/12这三个月里,我就是反复利用真题和我自己做的笔记,再总结点错题,就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单词,我是一开始完整的把绿皮书背了两遍,之后就开始换着花样细水长流的背,直到考试。首先,对于已经知道的单词赶快划去,剩下的一遍遍的过,我是摘出来写在纸上;其次,背法上不一定从1list到50list这么死板,灵活调整;然后在记忆中可以运用各种方法,什么联想啊,谐音啊,记忆宫殿啊;最后,当天背过的一定要复习,巩固下来。我生背的,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于长难句,这是我遗憾的地方,由于没有抓住暑期前的关键时期进行系统训练,最后做起真题来总是有几句不太明白。对于阅读,这是重中之重的地方,基本上把阅读练好了,其他题型都会或多或少的受益。对于阅读要采用精读法,一篇文章都要做4、5遍。第一遍在本子上做题,之后对答案,但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二遍查出文章的不懂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再在本子上做一遍,不看解析,统计错误个数;第三遍逐句翻译,对照答案解析修正,再做题,统计错误题目,这是最耗费时间的地方;第四遍,找出出错最多的几题,一篇文章大概1、2个,然后自己想出文章的题目,找出段意,划分部分;我还画了这几遍错误题数的折线统计图,从第一遍到第二遍大概会下降50%,从第二遍到第三遍大概下降30%-40%吧。对于作文,我是暑假开始背的,之后又忘了,再背,素材可以是真题范文,王江涛的十大必背范文,或者在前面阅读中积累的好句子、好段落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这些构成了机械系统的基础元素。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建议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尽量做到对每一个概念都能清晰解释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动态分析是机械原理的重点。牛顿力学定律在这里起着核心作用。你需熟练运用动能、势能、动量等物理量进行分析计算,了解并掌握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等高级工具,它们在解决复杂运动问题时非常有效。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训练来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也是“机械原理”的重要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凭这种方式,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也锻炼了创新思维。多参加一些设计竞赛或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复习阶段,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把握考试的难点和重点,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提高你在真实考场上的应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