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刚考完政治时,我自我感觉良好,因为选择题和大题答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而且自己在备考时,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我说一下我的备考方法,大家有选择性的看,和大家一样,我选择了肖大大,自己开始复习政治时已经九月底了,复习完毛概,历史和思修后,复习了马原。十九大就跟着大家的步伐,一点一点积累,之后也是跟着大部队和肖大大,按部就班的做题,背书,考前20天出了肖八和肖四,基本上后面每天早上都在背政治,所以花的时间还算比较多的,我觉得晚上说的只要背了肖八肖四就能考好的人一定是有一定政治基础,否则大家还是早点开始准备政治,至少不要让政治影响大家的总分。
考研数学方面:
得数学者易得天下,政治英语专业课分数差距较小,数学关键中的关键。大家多数用李永乐全书,那本书每个知识点都讲解非常之细,适合打好数学基础,但考试和平时练习是有很大差别的,考试难度在细节上比李永乐难度小很多,但在综合上难度较大。考试用的方法都是常见的,历年真题基本上大同小异,个别题型有所出入。我就是先学好课本,在学李永乐全书,10-11月份做真题分类讲解,不做整张卷子,按章节的一类题型加以练习,将真题当全书按章节分析透,基本上100分以上就差不多,等分类的熟练后再做成套的真题,练习题效果会比较好。李永乐660太难,不适合深究。大家把最常运用的知识点练习的太少了,导致没有把握住重点,得分较低。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谈谈英语复习,其实策略相当简单,无非是记忆单词和练习阅读,尤其是历年真题。我在整个复习期间,每天都坚持使用何凯文那本较薄的词汇书,早晨过一遍,晚上再回顾一次,无需死记硬背,持续至考研前一天。我认为这是我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至于阅读理解,在11月前,除了单词和真题阅读,别的都可以暂时搁置。英语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和反复练习。初期,我同步进行单词和阅读的训练,选择的是1990年至2004年间的真题阅读。我会确保彻底理解每篇文章和每个句子,前一天完成并理解后,次日早晨再朗读和回顾。即使记不住所有内容,这个步骤也要坚持执行。此外,每日我还额外完成约两篇张剑的阅读150篇作为模拟训练,旨在保持阅读速度,不必过于深究细节。自暑期起,我开始做2004年至2019年的真题,按部就班,每天一篇或两篇,反复练习直至考研前夕。务必关注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的区别,从中寻找规律。这个技巧听起来抽象,但多做几遍自然就会明白。我一共做了六遍真题,最终在考试中四篇阅读全部答对。当然,适量的模拟题是必要的,我个人推荐张剑的阅读150篇(分基础和提高两部分),我仅完成了提高部分,效果不错。进入12月,我开始尝试一些英语模拟试卷,模拟实战考试,控制好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涵盖了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等多个核心领域。这些科目既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电子信息学科的基础框架。在电路分析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基本概念是关键。电磁场理论则需深入理解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的应用。对信号与系统,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至关重要。至于数字逻辑,需熟悉各种门电路、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学习这些内容,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凭画知识地图或者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的真题,都要反复做,只有凭实践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或教他人,避免形成知识盲点。
再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很重要。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或者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或者竞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成功的要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保持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样在复习过程中保持高效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