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国庆期间,我购买了用于考研复习的政治书籍,其中包括肖秀荣的详讲解析与1000题集,还有一本官方大纲解析,不过后者我一直未曾打开,我认为专心阅读详讲解析并配合1000题练习就足够了。整个十月,我投入大约每天两小时的时间来学习政治。由于我的政治基础薄弱,高中时又是理科背景,我对解答政治题目并不在行,尽管我能洋洋洒洒写下许多内容,但往往偏离要点。因此,我把重点放在选择题上。第一次做完1000题后,感觉收效甚微,于是我在第二次重做时开始梳理错误,这个方法对整理选择题错题非常有效。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一开始就做这项工作,但等到我完成第二次梳理时已经是十二月,没时间再进行全面复习,只能反复查看错题集。对于主观题,我完全是依赖背诵最后四套卷,而我是在考前一周才开始的,建议大家提前两周开始准备,因为实际上需要记忆的内容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我当时天真地认为,四套卷一周内肯定能搞定,结果直到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还在抓紧时间背诵。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要求高的科目,它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四大模块。对每一部分,都需有深入的理解和扎实的记忆。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科目的基石,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理论是关键。我会建议大家多读原著,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这样不仅能帮助理解理论,也能提升答题时的深度和广度。
中外教育史则需梳理出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各个时期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这部分凭构建时间线,归纳对比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思想来记忆。
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认知发展、个体差异等内容,这对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尝试将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则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部分,包括定量和定性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例如,模拟设计实验、撰写研究报告,这能帮助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系统性和持续性。每天都要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预习,避免临时抱佛脚。做笔记和整理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它们帮助理清思路,巩固记忆。
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凭反复练习,不仅熟悉题型,还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