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对政治方面的担忧最小。第一年,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试卷集以及历年的试题。前期,我投入大量时间解答无数选择题,几乎完成了2000年后所有能找到的题目(因为快速完成选择题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步骤,尽管我的成绩并不顶尖)。进入后期阶段,我在回顾错误或已经做过的选题的同时,也开始研读大题的素材。我的策略很简单,无论基础如何,购买肖和任的试题,比较他们的答案解析,理解他们从何种角度剖析问题,并找出其可能的盲点。通过参考马哲教科书的不同章节,我能发掘出新的分析角度。以寻找答案缺失为目标去学习,能让你站在更高的视野,同时也能记住更多的内容。此外,高中政治强调的方法论,我要强调,绝对是考试的重点,即使肖秀荣本人未予确认,但我确信它一定会考。当你做了很多卷子,看了许多主观题的答案,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分析角度和方法论来解释。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的建议是你想到的所有相关方法论和观点,都尽可能地列举出来,写在答题纸上。我们的政治考试并不要求你担心偏离主题或者担心6、7个要点中有1、2个不太贴切。实际上,评卷老师更害怕的是你的回答缺乏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因为你联想的知识点过多而扣分。近年来的考研趋势是鼓励考生展现个人见解,了解这一趋势将有助于你更加自如地备考。
考研英语方面:
起初,我尝试使用那本厚厚的红宝书来记忆单词,但很快便感到挫败,因为看到的大部分单词都不熟悉。于是,我转向了朱伟的《恋练有词》。这本书分为30个单元,先讲解单词,然后分析实际的试题例句,每个单元大约涵盖三个主题。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它,通常早上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个。按照这种方法,我能记住不少单词,并且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毕竟单纯地死记硬背确实很枯燥。之后,我在暑假期间复习了一次,然后在十一月再次启动复习。后来我又购买了道长的考研词汇书,里面有10天和20天的计划,我建议选择20天的那个,因为10天的计划太紧凑,很难挤出那么多时间。我总共就看了这三本书,如果你的记忆力强,其实选择哪一本差别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多个领域,这就需有广泛的知识面。我建议大家从教材入手,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这些都是构建基础知识框架的重要参考书。要关注各时期的代表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变革,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脉络。
对每个时期的历史特征和演变规律,要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例如,对中国古代社会,要把握封建社会的特点,理解朝代更迭的原因;对近现代史,要理解中国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独立与发展;对世界史,要了解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历史的相互影响。这些都需凭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深化理解。
再者,历史学科并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会定期做些论文阅读,特别是那些关于历史争议和新理论的文章,尝试去理解和评价作者的观点,这对提升我的分析能力和论述技巧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对真题的研究,发现出题者的思路,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模拟考试环境进行答题训练,帮助在实际考试中更好地把控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我强调的是,历史学是一个需深度思考的学科,死记硬背往往无法取得好成绩。需将历史知识内化为自有的见解,形成独特的历史观,这样在考试中展现出个人的学术素养和独特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