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参考书目:肖秀荣的一系列书,包括《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冲刺八套卷》《最后四套卷》,除此之外没有用过其他的书。政治接近80的分数是这几门中最满意的,复习政治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9月初开始做《1000题》,都是看完一章书,再做一遍题,然后对答案,当时选择题错的惨不忍睹,尤其是马原的多选让人很崩溃。做完一遍后,就又买了一本,重复第一遍的过程,这时候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很多。到了10月中旬,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把历年的真题大概过了一遍,只做选择题,大题都是看看答案找找思路。这一期间也买了红宝书,但内容实在太繁杂,就没有细看,11月份的时候由于大部分时间给了专业课,政治稍稍有点放下,主要是用的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按照那本书又将知识点过了一遍。12月份的时候就进入疯狂背诵的阶段了,这时候我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但感觉不如《知识点》好用,所以背的知识点,还有《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都是做了选择题,然后直接背大题答案。还做了一份风中劲草的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好像也有预测中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有些我也记不清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投身于英语复习之中。我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复杂句子笔记本,挑选其中的生僻词汇和难解短语进行翻译,并通过查阅解析来理解,每日坚持一句,大约耗时6到8分钟,直到六月份未曾间断。这期间我一直致力于词汇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环节有些漫不经心。起初,我硬着头皮翻看了一半的单词书,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下载了“百词斩”应用,每天设定一定的词汇量去记忆。尽管这个过程颇为枯燥,但我还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我对这些单词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并未真正掌握。对于真题,需要不断重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我会立即记入笔记。历年真题中总有一些词汇反复出现,而那些精彩的句型和表达则被我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英语的学习必须多加实践,每天都应练习阅读和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心理学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认知、情绪、发展、社会、个体差异等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其核心观点,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也要关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因试题往往结合前沿动态来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是另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实验设计、统计分析还是研究报告的写作,都需扎实的功底。建议大家多读经典研究论文,了解研究过程,熟悉各种统计方法如t检验、ANOVA、回归分析等,以及如何解读和解释结果。R或SPSS等统计软件的操作也是必备技能,尽早熟练掌握会大大提高效率。
再者,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知识也不能忽视。这部分内容可能涉及心理咨询技巧、心理评估工具的使用,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理解并一些常见的心理量表,比如MMPI-2,WAIS-RC等,以及各类心理疾病的DSM-5诊断标准,对答题会有很大帮助。
个人认为,案例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样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论述题,要练习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展示深度思考。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最有效的。制作闪卡帮助记忆,做历年真题模拟实战,也找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解答疑问。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过度压力,这对长期的学习效率和最终的考试表现都有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