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无疑是很背分的,因为大部分人的政治都在七八十分左右,所以这一科就被落下了十来分。我的失败教训就是搞错了复习重点,重点应该是在选择题上,毕竟主观题大家最后分数都差不多,选择题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建议跟紧肖秀荣。还有如果能提早开始复习就开始复习,多点时间复习到后期就会更从容,更有信心。
考研数学方面:
从备考初期我就着手学习数学,毕竟它在所有科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初我没有直接看书,而是反复做了课后习题大概三次(后来发现这些题目都是经典之作)。高等数学部分,我依赖于复习全书,直到大约十月底,我才转向真题训练。我做了几套真题,感觉除了2016年那份较为困难之外,其他都不算太难,所以就没有过于深入研究。接下来就是模拟试题阶段,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我都一一尝试,这个过程让我备受挫折,能在真题中取得140分,在模拟题中拿到120分已属不易。然而,模拟题的价值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说不定考试时就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分数反倒是其次的考虑。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来得及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总体来说,我觉得400题的质量不太理想。但我推荐大家尽量抽时间多做一些数学题,真题不需要做很多遍,重点是要多次回顾错题。模拟题可能包含未来的考题,因此不容忽视。数学的学习关键就是大量做题!初期我建议使用复习全书,这本书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从五月份起,我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初期的重点是记忆单词,推荐使用无序版本的词书。到了八月到十一月期间,我集中精力研做了张剑的历年真题集,尤其是深入理解了他的阅读理解解题策略,这种方法确实非常有效,我反复练习了三到四次。这段时间内,每天背单词的习惯也从未间断。进入十二月,我开始为作文部分做准备,我熟记了作文模版,这使得我在大作文部分迅速完成,节省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在考试结束前我仍有七分钟的时间,感觉相当幸运呢。九月份时,就可以着手写作训练了。主要任务是背诵并灵活运用写作模版,同时自我实践,修正,并提炼出自己的模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比如,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能量转换和过程方向性的基础;动力学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理解Arrhenius方程和反应级数的意义至关重要。
对热力学部分,你需深入理解状态函数的概念,如内能、焓、熵等,并熟练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自发性。掌握各种平衡常数的形式和它们与温度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动力学中,不仅要理解速率定律,还要能够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过渡态理论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它是解析复杂反应机理的有效工具。
统计力学虽然较为抽象,但它是理解微观粒子行为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关键。量子化学则是化学的基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理解是学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凭实际操作来深化理解和记忆。理论学习与实验结合,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化学原理。例如,凭实验测量反应速率,对比理论预测,加深对动力学知识的理解。
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或图表来整理知识点,这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或者寻找实例帮助理解,有时甚至画出简单的动画或示意图也会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