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设计了详尽的知识点讲解和练习,包括1000道习题,形势政策与现代政经的内容,以及8份和4份模拟试卷。首先,按照精讲精练的章节逐步学习,每学完一节知识就对应完成一节题目,对于错误的部分需要回头重温知识点。接下来,二次复习侧重于错题,检查是否能改正错误,如果仍然出错,则需重点复习相关知识点。同时,可提早对大题进行概括性记忆。在冲刺阶段,我开始接触肖秀荣的8套卷,专攻选择题以提升解题速度,并涉猎时事资料。考试前一周,务必完成肖秀荣的4套卷,它们的大题预测相当准确,必须深入掌握。此外,模拟测试至关重要,推荐预留两套4套卷,在考前两周进行模拟考试,购买真实的答题纸,唯有实践方能暴露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本身具有文科背景,有一定政治基础,如果你的基础较弱,应按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策略,政治学科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学习资料,主要使用了《高等数学上下册》的第六版,来自同济;《线性代数》第五版,也是同济出版的;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编著。核心参考资料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集》,建议反复研读。此外,曹显兵的《概率论复习讲义》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也很有价值。虽然我购买了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阅读。还尝试了张宇的八套模拟试卷,但发现难度颇高。学习数学时,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因素至关重要。有些人可能天生对数学感到畏惧,我自己在大学时期的数学成绩也只是勉强过关。不过,只要你肯付出努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只背单词,不要去刷阅读之类的了,基本没用,单词背住了,自然就读起来顺畅,什么解题技巧没有足够的单词支撑都是白搭,我用的知米背单词设置一天80个生词,一天背20-40分钟不等,事实上到考前也没过完一遍,但和背之前相比,单词量还是有显著提升,用扇贝的人很多,但我对比了一下更偏向知米,背单词要注意的是,汉语表达里常用的意思,英语要格外重视,而某些比较特定性的,尤其很多冷门名词,不认识也不要紧,我考前英语没做题,没写作文,直接带着脑子里模糊的单词印象上,我相信大家也都有这种体验,一个单词摆在你面前,很容易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但告诉你汉语意思,你却很难说出英语,所以,背单词完全不用在意拼写,只需要记得它大概长啥样,看见能想起来是它就行,作文用到的词汇其实不多,所以有拼写障碍,换用简单点的表达凑和就好,不要瞎写,我这招作文会得分比较低,但前面的题会很轻松,总结,英语要写出漂亮的作文,需要很深的积淀。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定律和原理。比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这些是分析化学反应方向和平衡的基础。理解这些定律,并能在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是物理化学的基础。
掌握状态函数的变化和关系也至关重要。比如吉布斯自由能ΔG与反应自发性的关系,焓变ΔH与温度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关键工具。化学动力学部分,如速率方程、活化能等概念的理解和计算,也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量子力学基础和分子结构部分,虽然相对抽象,但却是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预测物质性质的关键。例如,波尔模型、薛定谔方程、电子云分布等,都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凭做题来加深理解,题目是最好的教师。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记忆和理解都非常有帮助。
实验部分不容忽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和验证所学知识。凭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直观感受物理化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是成功的关键。物理化学可能有时候会你感到困扰,但,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向成功迈进的步伐。当你把难题一一攻破,你会发现物理化学的世界其实充满了逻辑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