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后期要开始做模拟题了,拿到八套卷后不要急着刷题。先把1000题的错题再过一遍,着重标记反复错的题目。八套只做选择题,大题可以看一下。可以把题目和答案撕下来,各自订成一册,在使用中比较方便。八套的目的就是从单一知识点的训练转换成综合能力的训练,但其质量不如肖四。肖八的具体操作就不再赘述了,注意:千万不要在意每套选择多少分,别人多少分,政治每年都会变出题风格也不同,历年真题做下来对于提升分数没什么效果,但毕竟是最接近考试的难度,建议放在考前刷近三年的选择题就好。用考研帮刷吧,买书也很贵的,而且利用不高。至于肖八的使用,看指定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吧,几天一套的频率,重点研究错题。建议肖四出来前做完。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训练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紧张环境下思考,因为这正是考场的真实情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忽视了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步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时显得格外陌生,症结便在于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率。660题中的难题即使浏览一遍也可能耗至11月,而这个月可以先迅速回顾复习全书中不熟悉的例题,这一阶段会相对较快。接下来的关键是400题,务必完成两次,尽管难度颇高。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我从词汇入手,先随机记忆一遍,接着下载了电子版(此时开始接触真实试题的阅读部分),去除那些一看即懂的词汇,其余的汇编成一个小册子,大约每页排布二十行。首日,仅关注每一页的第一个单词,次日则扩展至前两行,如此递增,直至覆盖全篇。一轮后再自底部开始,逆向回顾一次,大致重复两次后,词汇基础就稳固了。英语的重点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并非忽视其他题型,而是需要集中攻克。处理阅读理解时,通常我会读四遍。第一遍在15到20分钟内完成题目并核对答案,这是解答环节。第二遍,我会逐段详读,记录生词、模糊表达和复杂句式,随后利用词汇工具深入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并整理进笔记中,复杂的句子结构拆解、举例说明,也一并记录。我按年份整理,一天处理一篇。这一阶段着重词汇记忆和句型解析。第三遍,我会口译全文,对比原文与参考书籍的翻译,这个步骤快速而高效,主要在脑海中完成,是训练翻译的阶段。第四遍,则是对每个段落的构造、内容和含义进行深度剖析,确定每个问题对应的段落,理清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等。这一步骤针对的是新题型的复习。因此,一篇阅读理解足以涵盖真题的主要题型。每天坚持一篇,积累颇丰。对于写作,避免僵化地套用模板,否则评卷人可能会严厉扣分,建议收集一些饱满有力的句子,构建个人专属的模板。其他题型可分配部分时间进行专门训练。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始终以真题为核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原因,包括牛顿力学、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在复习这个科目时,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例如力、加速度、速度、位移等,这些都是构建力学模型的基础。
深入理解三大定律是关键。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阐述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第二定律则揭示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解释了力的对称性。这些定律不仅需,更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对动量、角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你需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计算。例如,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动量守恒定律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量守恒定律在分析系统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损失时尤其重要。
在解题技巧上,理论力学的问题往往涉及到空间想象和数学运算。画出清晰的受力图帮助你直观地理解问题,适当的数学工具,如矢量运算、微积分等,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凭实践来提升自有的解题能力。
理论力学的应用部分也很重要,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比如,你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机械设计、结构稳定性分析等领域,这将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定期回顾和总结,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形成自有的思维导图。不要忽视教材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它们通常是考试的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