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这一部分投入的努力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肖秀荣教授的精讲精练、1000题集以及肖八和肖四。我仔细阅读了一遍精讲精练,并且每读完一个章节就配套完成相应的1000题。1000题我还多次重温,大题部分则集中精力背诵了肖四。虽然购买了风中劲草,但我仅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内容。因此,要想在政治科目上取得高分,关键在于精确记忆每一个知识点,多跟踪时政动态,同时合理分配更多的时间给它。政治考试是首场,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不要过于焦虑,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保持冷静,立即向监考老师求助。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个人在备考时几乎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数学复习上。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材,并未解决课后习题,大约用了一周左右,主要是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用了李正元的全套复习资料,刚开始的确有些吃力,遇到困难时请教老师就能解决。常有人问我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的建议是依据个人偏好。我个人觉得李正元的书更顺手,题目设计精巧且深入,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相当出色,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但从历年试题的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对我帮助更大。我认为最好在暑期前完成第一轮全书的学习。暑假期间我休息了十天没看书,剩下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无论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的题我都做了。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非常高,特别是那些需要思考的证明题,非常锻炼脑力。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使用11至15年的真题来模拟实战。平日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660题大约一周内就能完成,还做了张8、张4、李正元的400题,以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或许与某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一直保持高效的状态。持续刷题、校正答案、做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重温00到10年的真题,我觉得准备得够充分了。我想提醒大家,别光做真题就认为自己的数学水平高,我见过很多只练真题,真题得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好的同学,但其实这只是误导,因为近几年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别难题。关于数学,关键是保持手感,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应对任何类型的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3月开始,我就开始了英语的复习。我自己准备了一个长难句本,查找长难句的生词难词并翻译,然后对照解析弄懂,这样的练习每天一句,每天6-8分钟,一直持续到6月份。这期间就是一直在背单词,我觉得我背单词悲得有点敷衍。起先是翻了一半的单词书,是在看不下去了,就下了一个百词斩,每天规定多少词量,就用百词斩背完的单词。虽然背单词很让人头痛,但是还好每天都坚持完成了任务。结果就是把单词混了眼熟。真题要反复刷,看到真题中一些不会的单词,短语一定要写到笔记本中,真题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单词重复出现,至于好的句型句式可以写下来用作作文的素材。英语一定要多练,每天都得练习和背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生命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则更深入,探讨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分子层面的机制。这两门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理解生命现象的关键视角。
在生物化学部分,重点要掌握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酶的催化机理、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基因表达调控,如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是重要考点。我建议使用经典的教材,如Lehninger的《生物化学》,并结合实验数据加深理解。
对分子生物学,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突变及修复、信号转导通路等内容是核心。特别要注意的是PCR技术、基因克隆、重组DNA技术等应用性强的知识点。这里,《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其丰富的插图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分子过程。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尝试从机制和原理上去理解每一个生物化学反应或分子事件,不仅仅是步骤。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能有效检验理解程度。参与讨论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我还发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科研案例相结合,能使理论知识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比如,你思考如何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或者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作用。
持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记得,考研不只是为了凭考试,更是为未来的研究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