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9月份开始的,先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马原,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毛中特,我看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史纲,多是高中学的历史,用的是红宝书。思修,用的是红宝书。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我开始从基础复习,把复习全书和课本都过了一遍。十月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6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但是8套卷能让你清醒,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认清现实才能百战不怠。
考研英语方面:
觉得英语复习无需额外材料,只靠真题加词汇记忆就足够了。我是从十月起开始做真题,买了从2004年至2019年的全套,每周完成两套,一套只做一次。考虑到真题有限,最后留下了最近三年的作为考前模拟练习。在没有新题可做的时候,我会重温之前的题目以保持手感。对于长难句,要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十几种分析技巧,阅读时主动应用这些方法解析句子。可以用符号或标点辅助拆分句子,找出主干。此外,尝试模仿这些复杂句型构造自己的句子,初期可以从简单的替换开始,逐渐就能自如运用。将全文翻译后,参照参考书籍检查翻译的准确性,分析理解上的误差,并回顾错误题目中的陷阱,以及正确答案为何误导人,确保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切记,稳扎稳打才能快速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它涵盖了流体静力、流体动力学以及连续介质力学等基础概念。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如压力、流速、密度、压强等基本物理量,是深入学习水力学的前提。我建议多花时间去理解这些概念,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理论联系实际。水力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应用。例如,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流动阻力的计算,这些都是凭具体案例来理解和记忆的。我常常会找一些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计算。水力学中的许多原理都需凭实验来验证,如堰流、管流等经典实验,它们能直观地展示水流现象。大量的计算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手动计算还是使用软件模拟,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水流行为。
要善于利用资源。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丰富,有许多经典的教材和研究论文参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教授和同学教,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水力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维的锻炼。它要求具备逻辑严谨性,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分析问题。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每当我解开一个难题,都会感到无比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