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试时,我觉得单项选择题相对轻松,多项选择题则更侧重于考核细微知识点,我自我感觉经过反复刷书,应对选择题还算得心应手。对于主观题部分,大部分题目居然与肖老师预测的相近,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原先记忆的答案竟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试题中。尽管有些措手不及,我还是尽力调整心态,将原先背诵的内容稍作改动后写在了卷面上。不过,我对自己的主观题回答并不太满意。为了今后的复习,我会加强多项选择题的练习,并整理出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是个持久的过程,对于初次备考研究生的人来说,一年的复习时间较为理想。建议在7月以前先通读课本和复习资料,然后8月至9月进行深入复习,这期间结合复习资料和李永乐的660题进行练习,用以发现知识盲点并及时整理错题,以便自我反思。这些错题和反思将在未来的考研路上大有裨益。平日里,你可以经常重做这些错题,尝试纠正原先错误的解题思路。虽然660题的难度较高,犯错多也无需焦虑,其目的正是为了找出不足之处。10月起,历年真题纷纷问世,选择一本进行演练。你会发现,05年以前的题目因讲解过多而失去新鲜感,因此,专注于近十年的真题(保留部分用于12月最后冲刺)就足够了。同时,错题整理和反思仍是每日必修课。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可挑选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如张宇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它们的难度较高,可能让你感到挑战重重,但请保持毅力。最后一个月,重点应是反复做套卷、整理错题、深思熟虑,以及不断填补知识漏洞。在此期间,依据个人复习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系统性地回顾整理过的错题,这项工作直至考研前夕都应持续进行。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的掌握至关重要,我承认自己尚未彻底掌握全部5500个英语单词,尽管自我感觉基础还算扎实,但与高手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今年的考试难度并不算高。我建议,在整个考研期间,包括大学三年级时,都要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朱伟的《恋恋有词》是本不错的单词书,坚持每日复习,定会受益匪浅!对于阅读理解,可以做真题,比如黄皮书里的150或100篇文章,保留最近两年的用于最后的模拟测试。无论是真题解析还是黄皮书,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同时,利用阅读来强化单词的记忆也很有效。至于作文,跟随王江涛的指导,多背诵优秀范文,并尝试构建自己的个性化模板。特别提醒,卷面整洁无比重要,绝对不能涂改,哪怕写错了也不要乱七八糟地修改,因为阅卷老师只花一分钟时间看一份试卷,混乱的卷面可能会影响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关键。电路中的基本元素如电阻、电容、电感以及电压、电流、功率等,是理解电路行为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这些都是分析电路问题的核心工具。不要忽视了交流电路中的相位关系和阻抗概念,它们在处理交流电路问题时尤其重要。
电路分析方法要精通。网络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能帮助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频率响应、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也是高频考点,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从理想运放的概念出发,理解其虚短虚地特性,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再者,实践操作不可少。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凭实验验证理论,亲手搭建电路,能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比如RC低通滤波器、RLC串联谐振电路等,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升动手能力。
解题技巧也很关键。电路题目往往有多种解法,找到最简洁高效的方法能节省大量时间。例如,使用节点电压法或回路电流法来求解电路问题,或者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都能提高解题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样熟悉题型,把握考试难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