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认为最好从暑假开始,因为课程内容确实比较丰富。不过,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学习节奏,避免过于紧张。我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我会快速通读一遍《政治大纲解析》,不做任何笔记;接着,我会结合往年的试题,标记出关键点;然后,在第三遍阅读时,我会着重记忆那些已经标注的部分。我一直使用肖秀荣的教材系列,但今年他的预测题命中率不高,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押题。至于《1000题》,一定要多次查看并理解错误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研读教科书,反复阅读了两次,并挑选了一些课后习题来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题的风格与考研试题有所不同,因此不宜过度沉浸其中。接着,我开始研读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天真地计划在通读一遍后转向复习全书。然而,在看到大约第七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难度颇高,继续下去可能会耽误时间。于是,我果断转而直接攻读复习全书,这个决策非常明智,因为复习全书比18讲详尽得多。另外,张宇的书中将数学三和数学一的内容混合,导致整体显得较为困难。由于我已购买了线性代数的讲义,我就从复习全书中抽出线性代数的部分并丢弃,这让书变得轻薄了不少:D 去年的数学是多年来最难的一次,而今年则是最简单的一年,我恰好都遇上了...总的来说,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对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多做一些难题,对于调整考试心态十分有益。7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并结合分级练习,这算作我的第一轮复习,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9月份,我每天做660题中的高数10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代数选择题以及10道代数题,随后纠正错误,这可以算作第二轮复习。之后,我每周会做2-4套试卷,同时搭配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4套题和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发布,时间便来到了考试之际。这样的学习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因为大三下学期还有课,就一边上课一边看。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第一遍感觉和没看一样啊,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世纪高教社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我用的王江涛的高分作文30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上面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然后让人给润色了一下,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喻。它主要研究数据如何组织、存储和管理,以便高效地进行各种操作。在考试中,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考察点。
1. 理解基本概念:这包括线性表、栈、队列、数组、链表、树、图等基础数据结构。理解它们的特点、存储方式以及操作特性是基础中的基础。例如,理解栈的“后进先出”和队列的“先进先出”原则,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方法等。
2. 掌握算法设计:对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需熟练掌握相应的算法,如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搜索(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这些算法的实现细节和时间复杂度分析是考试的重点。
3. 实践编程:理论知识必须结合实践。使用C++或Java等语言实现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代码的调试过程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机会。
4. 专题深入:如图论问题、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高级主题。特别是图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问题,动态规划的背包问题等,需重点理解和练习。
5. 解题技巧: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学会运用抽象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结构问题,再用已知的算法解决。对开放性的题目,要有清晰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模拟试题: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能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每次做完题都要认真反思,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