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底开始了政治学习,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首期是从七月下旬到九月底,主要是全面梳理各个科目的基础知识,通常每堂课后会有少量练习题,我倾向于先自行尝试,随后听取教师的解析来加强理解。在这个阶段,也可以同步进行《1000题》的练习,听完一个单元后配合《1000题》来巩固记忆,因为政治知识点繁多且大多数考生初次接触,很可能前一天记住的内容第二天就会遗忘。通过解题,也能更好地识别出关键考点和易设陷阱的部分。首次做《1000题》时不建议直接在书上写答案,以免影响后续的答题。我个人的习惯是,在纸上记录答案,核对后在书上标记错误的题目,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挑选重点。这一阶段,我对政治的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通常在感到其他科目疲劳时穿插学习,注重理解性记忆,可作为大脑休息的科目。
十月份到十一月中旬是第二阶段,我依旧侧重于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强化,并结合使用《肖秀荣时政》。这段时间的日程更为规律,早上大约花费1到1.5小时重温讲义内容,特别是那些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则留出半到四十分钟,重新做一遍第一遍做错的题目,如果再次出错,需要剖析原因,专注记忆涉及的知识点。经过这两轮,对选择题的掌握应该会有所提升。此阶段还可以融入《肖秀荣时政》,闲暇时翻阅几页,书中的重点内容会用黑体突出,其余部分有助于深入理解。时政书附带的选择题最好做一做,因为这些题目按专题呈现,如同微型文章,可能难以抓住考点,通过解答选择题,能更清晰地辨认出考点所在。肖老师的时政题预测非常准确。
最后一个阶段,即十一月中旬到考试之前,主要精力放在准备大题,同时持续记忆选择题考点。大题部分没什么捷径,就是反复背诵,我主要背了肖四及部分肖八,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多背一些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从五月初直至七月初,专注于1994年至2002年的考研真题,每日无需过于繁重,每日两篇阅读理解足矣。务必深入精读,完成每篇文章后,逐一剖析每个句子,用彩笔标注出不解之处及生僻词汇。切记,正确与否并非关键,重要的是在原文中找准定位,理解为何选对或选错。要知道,考研英语与四六级或高考不同,其本身的难度不容小觑。初期阅读部分若能将错误控制在十个以内,实属正常现象。不必沮丧或失落,持之以恒地练习必定会有所进步。应试英语的重点在于作文书写的质量,因为在答题卡上,每个人的填涂都是标准化的。因此,书写英语时务必清晰易懂,避免过多涂抹,保持卷面的整洁,这样也能增进阅卷老师对你的好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文学史,这是一个涵盖广泛且深度丰富的科目。从先秦到现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貌和代表作品。我建议你要有系统地梳理历史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和社会背景的关系。深入阅读经典文献,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仅要理解诗词的表面意义,还要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对现当代部分,关注近现代作家的思想变化和作品风格,比如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他们的创作往往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交织。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这需你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基础和广泛的文学理论知识。语言学方面,掌握音韵、词汇、语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到实际文本分析中。文学理论则要了解各种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多读论文,理解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这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崇“读、写、思”三结合。大量阅读是基础,无论是教材还是原著,都要广泛涉猎。写作则是深化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式,尝试写读书笔记或者专题研究报告。思考是连接阅读和写作的关键,每次阅读后都问问自己,这段文字为何如此独特?它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或人性本质?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复习资料。凭做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强。定期进行自我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有耐心,自有的努力会有回报。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他人的帮助,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他们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