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的复习计划真正启动是在10月份,因此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相当有限,连肖1000都没有完成,更别提背诵肖四肖八的大题了,最终考试成绩只有70分左右(因为字迹不太工整)。如果我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地记忆和练习题目,巩固基础知识,我相信自己完全可以达到75分以上的水平。
考研数学方面:
提前着手从教科书开始,由于准备时间充裕,我完成了所有课后习题。大约四月份,我开始阅读复习大全,初次接触时,书中大部分题目我都无法解答,但我坚持逐字逐句理解解析直至彻底明白,这个过程相当耗时,直到六月份我才完成高等数学部分的复习。接着立即开始了第二轮,得益于第一次的巩固,第二次显得更为顺利。九月,我开始做早期的历年试题,每日一套,并针对薄弱知识点加强练习,确保没有遗漏。早期的试题大致能解决就行,不必过于纠结,毕竟年份久远,题目趋势有所变化。由于复习进度良好,我打算将最新几年的真题保留到考前作为模拟训练,因此有一段时间较为空闲,但数学学习不能中断。听说张宇的《高数18讲》很有价值,我就找来研读,遇到精华内容便做笔记。随后进入冲刺阶段,这期间的题目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但前提是基础知识必须牢固,在反复研究复习大全的基础上可能效果更佳,否则可能难以适应。看完《18讲》后,我发现仍有大量时间,于是我选择了《660题》中的选择题来做,虽然困难重重,时常受阻,但也从中获益匪浅。此时已接近十一月,我开始减少数学的练习时间,转而每天一套李永乐的近十年真题(最后三年的留作考前使用)。这本书的布局十分合理,前面是完整的试题集,后面按照章节和知识点整理历年真题,便于专项练习和填补知识空白。经过多轮复习,现在做真题变得轻车熟路,通常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即可完成,分数稳定在140分上下。做完整套题后,我会按章节继续练习并记录错误。十二月,我开始做模拟试卷,如张宇的《八套卷》、李永乐的《6+2》和合工大超越等,这些模拟题难度较大,但却必不可少,特别是近年来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需要挑战一些难题。考前几天,我做了预留的近几年真题以适应当前的命题趋势,保持手感,并翻阅笔记、复习大全,检查是否有遗忘的知识点,同时查看错题本。这样,我便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研数学强调基础,只要根基打牢,就不必畏惧。近年来,真题的计算量显著增加,需特别留意,避免因粗心丢分。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与我们大学考的四六级考试是不同的体系,不要认为自己四六级没考过,就对自己的英语感到绝望,感到很大的压力。英语的复习没有捷径,但是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料来认真的吸收消化,日日积累,不知不觉中,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考研英语的初期备考首先是词汇,在网上买一本词汇书,回家后利用零碎时间记忆,词汇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记忆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主观想象力,比如把它想象成一个夸张而鲜明的形象,把单词代入到句子中复习,自己造句,通过大声的发音感受这个单词等等有很多方法,可以自己去探索,把单词记忆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另外,备考初期一定要注意长难句的积累,朗读、分析,体会句子的特点,分析句子的含义,强化英语的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深入研究纤维、纱线、织物等纺织品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包括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纱线结构与性能、织物的力学性能、染整工艺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凭这门课程的关键。
对纤维部分,你需了解各种天然纤维(如棉、麻、丝)和人造纤维(如涤纶、锦纶)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加工方式和用途。纤维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比如纤维的长度、细度、形态都会直接影响其强度、吸湿性、耐磨性等。
纱线部分,重点关注纱线的结构类型(如环锭纺、气流纺)、纱线的质量指标(如条干均匀度、捻度)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织物性能。纱线的形成过程——从纤维到纱线的转变,也是重要的理论知识。
至于织物,需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以及它们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织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撕裂、顶破等,需结合实验进行理解。染整工艺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它是决定织物色泽、手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把每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梳理出来,形成自有的笔记。理论联系实际,多做实验,凭观察和操作来深化理解。再者,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定期复习,巩固记忆,尤其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要反复推敲。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向老师教,或者和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难点都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