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研究政治理论时,会感到困惑不解,但逐渐地就能摸索出适应自身的学习策略。因此,若初期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不必过于焦虑。任何努力都不是徒劳的,看似无效的经历往往是有效途径的前奏,即使是误入歧途,也帮助你剔除了不合适的方式,为探索新的可能性铺路。对于复习时间的安排,我认为不宜过早开始,因为知识最终会被遗忘。同时,也不宜拖得太迟,以免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挤压在一起,增加心理负担。我推荐每天都设定一段稳定的时间用于复习,在早期阶段阅读书籍,中期练习选择题,晚期则专注于记忆主观题,这是我的个人时间管理节奏。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八月初启动数学复习,首阶段持续至九月中旬,主要工作是重温考研期间的数学笔记及全面复习教材的第一轮。笔记涵盖了课本的基础概念,学习数学必须深入理解课本,确保掌握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实际上,考研中的大多数问题都非常基础。在复习全书中,我坚持独立完成每个题目,用卡片遮住答案,无论会做与否都会做标记,以便为后续的二刷做准备。遇到完全无从下手的问题,我会暂时放下,次日再攻克,直到理解解题方法和涉及的概念。进入十月份,开始了全书的第二轮,依然从头至尾过了一遍。第一遍能解答的题目,我仅列出大致步骤,未解出的则详尽重做,大约在十一月上旬告一段落。第三轮,我配合课本梳理知识点,并开始做历年真题,可惜时间紧迫,只来得及做一遍,让我稍感遗憾。之后,我还尝试了合工大的五套题,但个人觉得帮助有限,而且仍有错误。转瞬即逝,考研的日子已近在眼前。建议大家:数学是决定分数的关键科目,务必制定好复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有所进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主要就是单词、长难句、阅读和写作。单词推荐朱伟的《恋恋有词》,边听边记,一定要有自己记忆和消化的时间。我一般早上听一个单元,晚上再花个十多分钟背一下。同时也可以下载个背单词的app,每天都背一背,学习英语本来就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用的是扇贝单词,据说百词斩也不错。阅读的关键就是抓真题!真题!真题!只要把英语一、英语二的真题全部做好,甚至多刷几遍。长难句推荐何凯文的。写作推荐王江涛的满分作文。英语作文是需要背的,背了之后熟练地应用在作文里。阅读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只要没有真正进入考场,永远要记住:生命不息,阅读不止。今年的英语阅读比较难,很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刚发现不会做心态就收到了很大影响,甚至还有在考试期间就着急到哭出来的同学,还有考完英语就不再来考的。这种心态是绝对绝对不可取的,阅读难了相应的新题型和完型就会简单。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所有都不会做也要坚持考完,这是对自己付出的交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经济学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无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增长模型,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教科书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进行系统学习,并辅以各类案例分析,以深化理解。
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价值在于解释现实问题。我会定期关注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读,比如失业率的变化如何反映经济周期,政策调整如何影响供需关系等。这样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锻炼了答题时的分析思维。
再者,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往往需用到供求曲线、边际效用分析、IS-LM模型等数学工具,这是经济学的语言。需熟悉并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能够画图解题,这对理解和解答复杂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对真题的研究,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以及出题风格,这有助于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模拟试题的训练也能提高应试技巧,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形成自有的笔记体系也很重要。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帮助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我个人喜欢将每个主题的关键点列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又便于回顾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