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市政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11月才正式开始背诵政治内容的,尽管我在7月就已经开始浏览书籍了。我强烈推荐使用风中劲草编著的那一本,它清晰地列出了关键知识点,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学习。除了背书,做练习题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考试前的最后20天,那时市面上会出现大量政治复习资料,我建议都过一遍,因为很可能从中碰到考卷上的原题。最难忘的经历就是每晚10点去学校那个全天候开放的自习室专心背政治,那里总是人潮涌动,连站的地方都难找,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为考研奋斗。在那里,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备考伙伴。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暑假期间留校复习,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在备考期间投入最少精力和材料的一门科目了。在准备考研之前,我已经反复背诵过六级词汇,但在实际六级考试中却觉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对于考研英语,我没有特意去背单词,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专门记忆单词。我主要使用的是《于慧真题100》这本书,因为它的理念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所以我对其深信不疑,并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自我感觉效果不错。至于完形填空,我选择了放弃,从未涉足。我把大部分复习时间集中在阅读理解上,而翻译、作文和新题型则在考前一个月稍加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给水排水水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在城市供水、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理解和掌握水流的运动规律,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是学习这门课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因它们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实验和计算题是考试的重点。对实验部分,一定要熟悉实验室设备的操作,了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计算题则要求熟练地进行流速、压力、流量等参数的计算,这就需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案例分析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凭分析实际工程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市政工程专业的一大特点。多看一些实际工程案例,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会对学习大有裨益。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一个有效的三步法。理解是指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定义;记忆则是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实践则是凭做题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些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如教科书、参考书籍、网络教程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提问,与同学交流,都能帮助你深化理解。
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也很重要。每天定时复习,及时整理笔记,遇到难题不轻易放弃,这些都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