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政治复习,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我希望你们能避开我曾经走过的弯路。我要说的是,暑期并不适合复习政治,那样只会白白消耗时间,最好把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程和英语学习上。通常在九月份,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会通过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考试大纲解析》(通称“红宝书”),去年是在九月中旬,这将近400页的书和1600道题目,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研读,特别是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间,十二月我又重新看了一遍1600题及答案解析,事后反思觉得浪费了不少光阴。其实在十月份,就已经有《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这本书了,由杨杰(沪江论坛 风中劲草)主编,大家都昵称为“风中劲草”。然而我没有对比过,后来购买了“核心考点”,它在网上和一些实体书店都能找到。认真阅读后,我发现“风中劲草”是编辑得最为精心的一本书,书中不同颜色和字体使得内容虽繁但极具实用性,能帮你省下很多时间,并且配有详细的练习题解答。真心推荐大家不必沉溺于“红宝书”,“核心考点”就是它的精华版,效果非常理想。当然,看一遍“红宝书”肯定也有帮助,我不因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红宝书”和1600题上,只用两个月读“风中劲草”就否定“红宝书”的价值。“核心考点”还会标注每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是以何种形式(单选、多选或分析题)考过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可以说没有底子,从三月份开始从基础开始学起,坐下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课后题依然是在纸上写过程和答案,最好不要跳步骤,写的工整一些,方便找错误,注意标记不会做的和会的做错了的,第一遍特别慢,买了660题没做,之前听说太难了就没做,还把核心笔记扎实的做了两遍。后来还买了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后期就是真题和模拟题成套的训练了,注意分析错题。复习全书被大多数人推荐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660题买了没使用,挺遗憾。数学也是一门性价比比较高的科目,看考纲范围的部分足够了,一本书刷三遍以上的价值大于三本书每本刷一遍,买书不要贪多。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前夕,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黄皮书。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过于在意正确率,目前做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形成英语阅读习惯和培养语感,内容比答案更为关键。有人可能会问,在读这些文章时是否应该记住陌生的单词呢?这个问题因个人情况而异,如果你觉得时间允许,记单词当然有益;如果觉得已经有足够的词汇书要处理,不记也无妨。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着手97年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是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都可以,我个人选择每天一篇。在做真题时,要注意收集不认识的单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剖析段落、研究问题、理解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至04年的题目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仍然很有益。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05年至今的真题训练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提升。这个阶段的训练和暑假时期相似,依旧需要记忆新词、分析问题和段落、处理长难句。每个人应对真题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会选择每天攻克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分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普遍,也是主流之一。然而,我的做法略有不同,我只做了一遍,对于一些较难的文章,我会再做一遍。我每天只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记单词、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以及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稍显非主流,师弟师妹们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这个人可能比较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所以在做题速度上相对较慢,以至于没时间做第二遍。每个人都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了,别一次性做完所有真题,记得保留最近三年的,考试前半个月用来模拟实战。李剑的《考研英语词汇真经》我看了六遍。前三遍通读,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我认为这本书归纳得相当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误差理论是测量学的基础,它主要探讨的是测量数据中的不确定性来源以及如何量化这些不确定性。理解并掌握测量误差的性质,如随机性、系统性和粗大误差,是这一部分的重点。需深入理解误差传播定律,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测量问题中去分析误差影响。熟悉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例如正态分布、t分布和F分布,对理解和应用误差理论至关重要。
测量平差则是处理测量数据的核心方法。平差的主要目标是凭优化算法,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得到最可靠的结果。理解最小二乘法原理,包括线性化、参数估计和精度评定等步骤,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矩阵代数的知识在这里也非常重要,因很多平差计算都涉及到矩阵运算。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实践,利用实际的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这样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使用MATLAB还是Python,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能帮助你更高效地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再者,理解并能应用GPS、GLONASS等现代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模型,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的理解有极大的提升。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比如信号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需有一定的物理基础。
复习阶段,我会推荐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