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个人推崇肖秀荣教授的教材,他的书籍以精炼且实用著称。毕竟,肖教授曾是命题组的一员,他对考研政治试题的分析总是公正而深刻。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信赖他,起初仅购买了《知识点精讲》和《1000题》。随着学习深入,为了掌握真题的解答技巧,我又添购了《真题解析》。随着时间推移,涉及时事政治、背诵关键点以及模拟试题等,我几乎收集了肖教授的所有辅导材料。遵循他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应对政治试题的方向感很明确。再者,那最后四套题的高命中率更是令人惊叹。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我深刻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做题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比速度更重要。谈谈我的复习安排吧,大三下学期课程繁重,老师们又爱频繁点名,所以我能专心准备考研的时间仅限于晚上和周末。那时,我主要是通读了一遍教材,并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课后题其实不做也罢,除非你时间充裕,否则专注课本就足够了。暑假期间,我只在家待了六天,那段时间最艰难,炎热的天气加上学校食堂的饭菜难以入口,但只要咬牙坚持,就能赢得胜利。这个时期,你们可以开始接触复习全书,无论是李永乐的还是陈文灯的,差别不大。九月,我重点做了李永乐的660题,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涵盖了填空和选择的所有题型,建议深入钻研并多加回顾。到了十月,我开始做模拟试题,主要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这套题目难度颇高,做起题来可能信心受挫,通常得分在80分左右,不过完成之后你会发现收益颇丰。十一月,我开始做历年真题,这时你会觉得真题变得相对容易许多。
考研英语方面:
因为我英语基础比较好,阅读不是什么难题,就是大小作文我基本没有写过,重点我是放在背作文上的,十一月份开始背范文,大小作文分别背了十几篇,每种类型的作文至少背一篇。背作文我建议先背中文翻译,然后按照中文去背出英文。我认为背作文关键不在于背,而在于要默写地正确,我都是背一遍,然后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反复默写了好几遍。临考前半个月,大小作文我都总结了自己的模版,小作文按类型总结,其实也不多。大作文按照积极、中性、消极总结了三个模版,到时候可以直接替换主题词。今年考场上的大小作文类型都是我之前背过的,几乎可以全文使用,所以作文就是替换主题词,直接默写了。PS:英语作文书写很重要,十一月份我买了王江涛的英语字帖,每天练十分钟,坚持了一个多月,非常有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环境工程原理至关重要。例如,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如何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被去除,理解大气污染物的形成和转化机制,以及各类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和环保策略等。这些都是考试的基础知识点,也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阅读-理解-实践”的三步法。精读教材,把每一个概念、公式和案例都吃透。尝试理解和解释这些知识背后的科学逻辑,这凭做课后习题或者自我提问来实现。条件允许,参与一些实验或者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复习阶段,我会推荐使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凭分析试题,发现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定期的复习和总结也很重要,把学到的知识点梳理成体系,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再者,环境工程学还涉及到一些法规政策,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也是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内容。理解并这些法律法规,不仅有助于答题,也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心态同样关键。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这样能更好地吸收知识,也能在考试时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