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始于《大纲解析》的发布,一战和二战的经历大致相似。关于整体的复习步骤和参考资料,大同小异,故此处不再详述。今年的政治考试呈现出鲜明的反预测趋势,尤其是选择题部分,风格迥异于以往,这一点可从广大考生的成绩中窥见一斑。原本自我感觉政治复习尚可,但结果表明我对政治理解的深度不足......总而言之,政治险些未能过关,幸亏有些好运相伴。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二月持续至六月,我专注于打牢基础,尤其是鉴于数学的复杂性,这个阶段投入了大量时间。对于高等数学,我精读了同济第六版的教材,并配合相关辅导资料研习了三轮。大纲规定的书后题目,我都一丝不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全部完成,同时仔细梳理错误题目,归纳错误类型以进行整理。至于线性代数,我阅读了同济版的教材及配套辅助材料两次,同样用心地将所有书后题目详尽地解答在笔记本上。
考研英语方面:
文章分为长篇和短篇两类,两者至少需获得15分作为基础,不能再低于此。对于短篇,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格式。例如,如果是书信,了解如何开启和结束至关重要,这些细节不容出错,否则损失分数实在可惜。至于长篇,应建立自己的写作框架,备有几个适用的通用句子是有帮助的,不过不宜过多,否则教师会轻易察觉你的写作水平有限,随之而来的评分也可能不尽人意。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无需过分依赖模板,更应注重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然而,使用模板同样需要技巧,并且所选的范例质量必须高。我个人推荐以历年的高分作文为模板进行学习,同时分析历年作文的主题,这样有助于把握命题趋势。考研英语作文不会追逐热点,但也绝非偏僻话题,确保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在积累了若干篇文章后,逐步提炼出自己的写作模式,思考常用哪些过渡词汇,哪些高级句型,这样在实际考试中就能得心应手。日常积淀:我认为作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启动。即使未立即开始背诵范文,也应注意日常的点滴积累。我在背诵了一些范文后,阅读时发现许多语句与作文主题紧密相关,其表达流畅,词汇精炼,完全可以融入到作文之中。尽管我在这方面做得不足,但我建议后来者在完成阅读练习后,将适合用于作文的句子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包括了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学等多个子领域。对电路理论,理解并熟练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是基础,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工具的应用则需深入理解和大量练习。电磁场理论方面,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要掌握其解题技巧,特别是静电场和恒定电场的问题。至于半导体物理,你需理解PN结的工作原理,以及载流子的迁移率和扩散等概念。微电子学则涉及到集成电路设计,了解摩尔定律和半导体工艺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物理机制,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用。例如,对电路分析,不仅要公式,还要理解每个变量代表的实际意义,这样在实际解题中快速定位问题。对复杂的电磁场问题,凭画图和建立模型能帮助直观理解。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我强烈推荐使用教辅资料和网络资源。比如MIT的开放课程、Coursera等在线平台有丰富的教学视频,帮助你深入理解难点。积极参与讨论论坛,和其他考生交流,能你了解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