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政治的复习时间不宜过早,至于为什么因为政治是比较能够速成的一个学科而且它所需要背的主观大题是比较集中的可以抓住重点来背的(需要根据肖八、肖四)。而肖八、肖四出版的时间一般在11月份之后,所以过早开始复习政治这门课其实效率是非常低的,有点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因此大致从八月份开始练习1000题把1000题过个三遍就差不多了,在离考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崩溃的,政治没背的太多,选择题错误率也很高,但越是压力大越要坚持,直到考前2天,我终于把政治所有知识点串成了10个左右的专题,脑子一下子就清晰起来,做题也轻松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上午看数学容易困,数学最好先看一遍课本,做做例题课后题之类的,但是别纠结于课本,毕竟那不是大纲,我当初就陷进课本里去了,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现在看来纯属浪费时间!课后题别全做,做做计算就行。全书我用的张宇十八讲九讲,我觉得挺好的,尤其是高数,你值得拥有!数学题的套路一共就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多整理题目套路,类似的题型做个对比,会很受益的!要好好做笔记,别漏了题型!把自己的笔记看个三四遍,甚至要求背笔记,由此可知数学笔记的重要性。基础阶段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课,做笔记,复习笔记,尽量看全书就行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提前开始了英语复习,并且执行得相当有效。从大三下学期起,我遵循艾宾浩斯记忆理论,每日学习1个词汇列表并不断回顾以前的内容,一个学期下来,我掌握了基础词汇。对于超出范围的部分,我看了一遍但未能记住,就选择放弃了。针对一些难以记忆的单词,我会利用有道词典,在使用手机时顺便浏览,以此帮助记忆。暑假期间,我正式开始做张剑的150篇练习,但由于假期较短,只能间歇性地完成几篇,错误率高达3个或以上,但我并未过于担忧。期间我还购买了考试虫的长难句教程,可惜一页未翻,深感遗憾。进入大四,尽管课程繁重,我还是坚持复习单词书,并完成了约20篇张剑的练习,随后立即转向真题(从2007年开始的题目)。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真题进行了大约两到三轮的精读,确保理解每个句子,相较于150篇,真题显得更为正规,做起来更加流畅。这时,我已经大致复习了五遍单词,能记住80%至90%。考前,我完整地做了几套模拟题,背诵了黄皮书中的作文模板及常用句子。有人建议持续阅读和保持单词的记忆,但由于时间安排,我在12月的确有大约半个月没有做阅读。坦白说,直到考试前夕,我都觉得自己准备不足,差距很大,心里没底,不过还是决定试一试。幸运的是,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不算高,除了最后一篇阅读有些费解,其他部分我觉得还算顺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应用光学”涉及大量的物理光学原理,如光的波动性、粒子性,衍射、干涉、偏振等基本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不仅需记忆,更需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凭构建模型来理解光的传播过程,帮助更好地掌握干涉和衍射现象。对这些理论知识,建议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实验技能同样重要。光学实验能直观展示光学原理,帮助深化理解。比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菲涅尔衍射实验等经典实验,都需亲手操作并分析结果。实验报告的撰写也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尽量找机会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模拟实验操作,这对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大有裨益。
再者,习题训练不可忽视。光学的计算题目通常涉及到复杂的数学运算,如傅立叶变换、矩阵运算等。这就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数学工具,还要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推荐使用《光学》(Hecht)等经典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练习,并尝试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科研动态。光学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层出不穷。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了解前沿技术,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在考试中展现对学科的深度理解。